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山西忻州引領民俗文化創新繁榮

2013/9/22 14:23:54 點擊數: 【字體:

 

山西忻州引領民俗文化創新繁榮

民俗文化滋潤著山西忻州這片熱土,孕育著無限生機。這是忻州定襄群眾在表演跑旱船。

  秋日,登五臺山,游滹沱河,覽雁門關,徜徉在民俗文化的百花叢中,一條條絢麗多姿的風景線盡收眼底。在這片熱土上,民俗文化正滋潤著山河,孕育著無限生機。

  佛教圣地、邊塞三關、黃河風情、民歌之鄉、木雕王國、摔跤故里……山西省忻州市市長鄭連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文化資源愈挖掘愈精深,愈開發愈豐饒,愈傳承愈博大。”

  “挖”文化,積厚土,筑高峰

  雨后初霽,云霧飄渺,翠峰環抱著五臺。美輪美奐的亭臺樓閣,繁若群星的古代碑刻,紛至沓來的國內外游客……走進五臺山文化研究院,瀏覽“佛教藝術大展”,翻閱《五臺山文化新論》《海內外學者縱論五臺山文化》等圖書,更能體驗五臺山的大度、包容與溫情,感受奇異的文化魅力。

  “以當代思維‘挖’文化,讓五臺山的內涵更豐厚。”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告訴記者,“我們正在打造‘國際五臺山、人文五臺山、風光五臺山、休閑五臺山、會展五臺山’。”

  走下五臺山,再去看水,亙古流淌的黃河、汾河、恢河、桑干河、滹沱河,一條條靈氣飛動。在黃河西口古渡,忻州人正秉承著“貴德立本”“尊賢使能”“舉賢罷親”的古代商旅文化,建設有著文化傳播、文化消費、商業展銷三大主要功能的寧武豪德匯通文化商貿物流園,它占地260畝,總投資約20億元。

  河曲娘娘灘水上娛樂園、老牛灣黃河民俗文化園、梨鄉文化創意產業園、晉繡坊產業園、保德同舟文化廣場等,裝點在5條河流兩岸。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范亭廣場上,有圖書館、博物館、續范亭紀念堂,還有多功能展廳、體育館、多功能劇院、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在天涯山的靈山秀水中,新建的文化生態旅游公園,體現了崇文尚武、精忠純孝的文化精髓。

  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石嶺關、赤塘關、平型關……關的險峻與雄壯凝聚著堅毅忠勇、團結愛國的精神,忻州吸收其文化精華,來塑造人、激勵人、感召人、凝聚人。近年來,從開發雁門關入手,進行修舊如舊的維修,建起雁門關影視外景基地,舉辦了雁門關國際邊塞文化旅游節。開放當月,游人如織。

  “掘”甘泉,引富水,潤繁花

  在解村鄉北三泉村,一群村民聚在文化藝術大院,銀針飛,彩線舞,金剪閃,紙花靚。談笑間一件件藝術品誕生。村民趙宏斌擅長剪紙,熱愛繪畫,兼寫詩詞,他剪出的十二生肖、民俗寓意、年俗等作品,10多次捧回全國、省級大獎,因此被譽為“當代民間藝術家”。

  甘泉越開掘越旺,潤得繁花似錦。在國家級非遺“鳳秧歌”的發源地北賈村,每當華燈初上,“鳳秧歌”演出團的上百名隊員就聚集到廣場。老藝人向年輕人精心傳藝,從甩圈技術的訣竅到敲鼓動作的節奏,從步法到舞姿到唱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富有創新意識的青年人,則為傳統藝術注入了現代味、時代風。

  讓農民成為文化創造的“主角”,忻州在城鎮鄉村搭起一個個詩壇,“和諧杯”“興達杯”“遼晉杯”等詩歌比賽常年不斷,還有講座培訓、作品研討、詩曲小報。下莊村李天才,在水庫岸邊寫出行云流水般美麗的詩句;觀上村婦女王銀川,在金燦燦的玉米垛上,創作出歌唱豐收的詩行……一群群“泥腿子詩人”,抒懷暢情,大顯身手。

  “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極大地推進了‘文化強市、文化富民’的進程。”忻州市委宣傳部部長陳義青說,“由政府購買服務的‘周末大戲臺’‘鄉村大舞臺’‘送戲下鄉’等公共文化產品,讓忻州大地處處有美妙的樂曲、翩躚的舞姿。在今年的山西文博會上,忻州的神池道情、五臺山佛樂、晉北鼓吹等1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靈動多姿,觀眾如潮。”

  拓新路,揚智慧,鋪坦途

  炕圍畫,是忻州民間藝術的瑰寶。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原來土炕變成了木床,炕圍畫失去了載體,逐漸衰落。為了拯救這一文化遺產,從2011年起,忻州開始對炕圍畫整理、挖掘、保護、開發,組織民間藝人,繪制炕圍畫長卷,鼓勵他們大膽創新,研發系列產品,使炕圍畫從“墻壁”上脫出來,制成長卷式、小品式、懸掛式、片斷式藝術珍品,并開發出以炕圍畫為表現形式的瓷畫、漆畫等,多次在全國獲得大獎。

  拓新路,鋪坦途,政府著力提升對民俗文化的引導力。精心培育木雕、石刻、銀器、剪紙、刺繡、面塑、古建等拳頭產品,目前擁有重點民俗文化產業項目50多個。忻府區的“山西典壯紅木工藝品物流中心”,保德縣的“同舟文化廣場”,繁峙縣的“晉繡坊產業園區”,五臺山的“紅燈籠、彩燈、LED景觀燈”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紛紛啟動。

  走出去,天高地闊。晉繡坊刺繡、繁峙銀器、晟龍木雕、雅藝軒硯臺、溫氏空心澄泥硯等,紛紛走上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收獲了一批大額的訂單。本土畫家原存根,進入深圳、東莞,邊授課,邊學習,邊創作;農民亢銀中,加盟北京三九畫院藝術團隊,奔走京、魯、豫、遼等地,其雕刻與書法作品數十次入展港、臺地區與日、美、韓等國;農民李新鎖,大步走進北京黃河畫院,邁出了進軍文化大市場的步伐。(原標題:山西忻州引領民俗文化創新繁榮)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3-09-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