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南陽

諸葛亮火燒新野的真相

2013/5/30 14:49:54 點擊數: 【字體:


    小說中,諸葛亮被劉備“三顧”之后,體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燒了兩把大火,第一把火燒博望坡,第二把火燒新野,尤其是后者,燒掉了劉備苦心經營了8年的地盤。這把大火燒過1000多年后,還能找到當年的遺跡嗎?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

    新野原是湖底心

    小說中,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一戰成名之后,并沒有在博望坡駐扎,而是選擇了撤回新野。諸葛亮明白,博望坡兵敗之后,曹兵肯定會卷土重來,劉備面臨的危機不遜于之前。

    從博望鎮到南陽,不過30公里的路程;從南陽到新野,不過60公里的路程;這一段路程平疇沃野,一馬平川,毫無山河之險。

    其實我們也明白,我們正行走的地方處于南陽盆地之中,這樣的地形,對于雙方來說,并無可利用的優勢資源。交戰雙方,憑借的只能是實力。而這種實力比拼的焦點,將會在新野體現。

    根據傳說,南陽盆地原來只不過是個湖泊,我們將去的新野,就在湖泊的湖底。只是在戰國時代,湖泊消失,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開發出新的田野之后,便有了新野名字的由來。

    這只不過是新野名稱來歷的說法之一。根據歷史記載,新野在西漢初年便置縣,后屢經更迭,到東漢建武元年才又重新設立了新野縣。

    三國時代的新野縣,我們已經無法想象其面貌。滄海桑田,能改變地貌的因素有很多,更何況,在新野,還有一場更甚于博望坡的大火正要燃燒。

    劉備在新野經營八年

    撤回新野的時候,劉備并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危機還需要通過火的方式來解決。

    在劉備的意識里,新野是他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從公元200年起,他被曹操打敗、投靠劉表時,即遭到劉表的疑忌,被派到新野來充當戰爭的炮灰。但他并沒有灰心,在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反而奮發圖強,搞得新野的政治面貌煥然一新,物阜民豐。曾有兒歌贊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可見當時的情形。

    火燒新野之前,劉備一直在此屯扎,8年的時間,讓他過上了穩定的生活。而之前的十幾年間,他東奔西走、南征北戰,擁有過自己的地盤,可隨即又都丟掉了。他跟過陶謙,跟過呂布,還跟過曹操和袁紹,一個顛撲不破的定律是,除了曹操之外,他依附上誰,誰就很快身死國滅,這對于28歲才開始實現自己遠大理想的劉備來說,無疑是十分沮喪的。

    青春漸漸消失,40多歲的劉備在新野苦心經營之外,開始了深刻的反思。這種反思讓他意識到,自己雖然有一幫出眾的兄弟相追隨,但還缺乏一個運籌帷幄的人物來綜合管理這些人才。

    于是,便有了“三顧茅廬”。他請出了智謀過人的諸葛亮。這也是其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諸葛亮的表演時間

    劉備通過8年時間經營的新野,一夜之間成了諸葛亮的表演舞臺。這是繼火燒博望坡之后,諸葛亮的第二次表演時間。

    出演的一方是曹操的50萬大軍,一路囂張的氣焰嚇得劉表的小兒子劉琮不戰而降,但這卻沒有讓諸葛亮驚慌,他一面布置人馬撤往樊城,一面設下妙計。

    叫關羽引一千軍兵到白河上頭埋伏放水;叫張飛引一千軍兵埋伏博陵渡口,等關羽放水后掩殺;叫趙云引三千軍兵埋伏西、南、北三門準備放火;又叫糜芳、劉封帶兩千軍兵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鵲尾坡布下疑兵。

    諸葛亮果然神算。曹軍如約而至,遇到疑兵欲戰不能,只好躲在新野歇馬。諸葛亮早已設了空城計,趙云的三千人馬已先于城內人家屋上,藏了硫黃焰硝,只等待曹軍入房安歇。

    是夜,果如諸葛亮所料,狂風大作,新野“滿縣火起,上下通紅。是夜之火,更勝前日博望燒屯之火”。

    曹軍踐踏死傷很多,撤退到白河邊上,又遭關羽水淹,逃到博陵渡口,又被張飛掩殺一陣。一切皆按照諸葛亮的表演步驟進行,連撤退到樊城的安排,也是諸葛亮事先預定的。

    諸葛亮前期很少用兵

    火燒新野,是火燒博望坡之后,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再一次展示他的軍事指揮才能。

    但尋根究底,這把火燒得實在蹊蹺。在史籍中,很難找到諸葛亮火燒新野的記載,甚至連火燒新野這件事情本身,也沒有明確的記載。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對火燒新野一事,像火燒博望坡一樣,只字未提。甚至火燒新野這件事,也難找到記載:《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劉備博望坡設伏兵之后,屯扎在樊城,并非在新野;曹兵到來時,他過襄陽前往江陵,也是從樊城出發的,根本沒有火燒新野一事。而《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也說當時的劉備屯扎在樊城,從樊城開始撤退的。顯然,火燒新野一事也沒有提到。

    到了《三國演義》之中,這場關于火的戰爭便演繹得活靈活現,這完全是羅貫中的功勞。

    實際上,諸葛亮被“三顧”之后,諸葛亮出山以后的第一份功勞,其實是過江東,勸說孫權,聯合抗曹。《三國志·諸葛亮傳》說,赤壁之戰以后,“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這個時候,諸葛亮才做到軍師中郎將,工作也只不過是收稅的活兒,根本沒有上過一線打仗。

    諸葛亮第一次上陣,是在劉備攻打四川的時候,兵困葭萌,龐統戰死,沒有辦法,才召“(諸葛)亮與張飛、趙云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四川平定,“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職人員。

    說諸葛亮用兵如神,起碼在劉備生前是看不到的——劉備很少讓諸葛亮帶兵,并且,似乎也不是很信任他。
這,或許是事情的真相。

    火燒新野有遺跡?

    關于羅貫中的這場演繹,新野縣文物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火燒新野現在還存在火燒的遺址,在古城區1.2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地下1.2米處曾挖到炭灰、古房基和古兵器等。

    這片古城區現在住著七八千人,主要的街道經營著日雜百貨,還算熱鬧。

    古城門與一條老街道相連,高約3丈、寬約2丈,傳說這里原為一座老城門,新中國成立前被毀,現存的不過是1995年的重建物而已。

    新磚水泥,了無舊痕,悠遠的歷史里,不著一點想象的痕跡,這樣的建筑,讓人不覺悵然。

    倒是離城門不遠的政府街一側,還存留著一處被稱為“漢議事臺”的遺址,讓我們流連了一番。

    這座議事臺為劉備請來諸葛亮后,專門修建用來議事的。

    議事臺下的小門終日緊閉,很少有人登臨。遠遠望去,臺上建造有雙層的閣樓,閣樓里擺有石凳石桌,可容四人對坐閑談,似乎還真有議事的景致。

    據傳,原來的議事臺臺基高三丈六尺,象征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其樓修建有八角,以示八卦之意。這說明除了議事之外,諸葛亮當時還在此外觀天象、內望氣脈,為劉備運籌帷幄。

    最神奇的是,閣樓屋脊上設有八條神龍,傳說是諸葛亮為防御火災而特意設計的。這八條龍面對八方,哪一方燒大火,哪一方的龍頭就會自動噴出水來。這樣的設置,在當年火燒新野時,雖然滿城起火,全城房屋盡成灰燼,但唯獨議事臺毫發未損。

    世界上最小的城

    過議事臺,拐入一條五六百米長的小巷,這條小巷被稱為漢文化小巷,參差不齊的民居墻壁上,雕刻著不少浮雕圖案,三顧茅廬、火燒新野、馬躍檀溪,諸如此類的三國故事,都有體現。

    小巷的盡頭,就是漢桑城小學。著名的漢桑城,就在這所小學院內。進入院內,一眼便看到了號稱“世界最小的城”的漢桑城,面積只有10平方米左右,全部由磚石砌成。城內種植有一棵兩人合抱粗的古桑,這棵古桑相傳為三國時關羽所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漢桑城因此而得名。

    說起這棵古桑的來歷,一位站在漢桑城旁的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劉備屯兵新野時,讓關羽在城西門扎寨,寨旁有一個靠門前桑樹養蠶為生的張姓老漢。一天關羽操練歸來,順手將赤兔馬拴在老漢的桑樹上。不料赤兔馬餓極了,把桑樹啃了個“對頭圈”,這棵桑樹因此枯死。劉備知道后,責令關羽重植一棵作為賠償。關羽慨然應允,植樹之后,用磚石圍護起來,以示愛樹愛民的誠心,后來諸葛亮火燒新野,可這棵樹并沒有被燒死。

    與古桑齊名的,還有一棵“掛劍樹”,相傳是劉備屯扎新野時,舞劍之后休息時掛劍的地方。這其實是一棵皂莢樹,相傳元末明初時已死,現在看到的是根側長出的與原樹相仿的另一棵樹。

    新野城內,相傳還有太子閣,這是劉備屯扎新野時甘夫人所住的閣樓,因太子阿斗在此出生故名之太子閣。因為“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我們今天已經無法看到。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東方今報 2009-5-16 作者:李長需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