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唐河縣,“文化承城”理念使這里的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目前,全縣已形成城市文化、山水文化、禪宗文化、人文文化、根親文化、民俗文化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
唐河文化產業已引起國內眾多學者的關注,文化已成為提升唐河城市內涵,帶動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的增長點。
唐河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境內有多處仰韶、屈家嶺文化遺存。古有漢光武帝劉秀大將馬武、光祿大夫樊宏等,近有哲學泰斗馮友蘭、地質學家馮景蘭、文學家馮沅君、詩人李季等一代名人。尤其是,作為“友蘭故里”,有著馮友蘭哲學文化及馮氏家庭教育文化;有普化講寺、東大寺、龍泉禪寺等禪宗文化資源,有寨茨崗遺址、湖陽影坑、湖陽公主墓等文物古跡文化資源;有泗州寺塔、文峰塔等國家級文物;有城郊剪紙,民間舞蹈源潭背裝,城郊漢劇、桐寨鋪鼓詞、木偶,桐河桐蛋、蒼臺唐席制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廖氏、丁氏、謝氏等根親文化;有古塔凌煙、紫玉龍淵、竹林晚翠、龜井寒泉、泌橋飛雪、蓮花捧佛、黃池映月、石柱擎天為內容的“唐河八大景”文化,這些文化資源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托。
但長期以來,唐河文化產業雖然門類較全,資源豐富,但缺乏整合、挖掘和推介,主要表現在:
文化產業發展意識不強。對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還不到位,想到文化事業的多,想到文化產業的少;重視文化政治功能的多,重視文化經濟功能的少;知道文化事業屬性的多,知道文化產業屬性的少。部分文化單位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引領興辦文化產業不夠。文化產業發展氛圍營造力度不夠,還缺乏廣泛的社會共識。
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不高。過去,唐河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缺乏行政推動,許多文化產業屬于自生自滅。文化經營者大多從事網吧、歌舞娛樂和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等門類,文化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專業化、企業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有影響有競爭力的產業集團。新興文化產業開發不多,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小,文化產業增長速度低于同期經濟增長速度。
文化基礎建設投入不足。博物館、文化館、電影院和文化活動中心等城市必備的文化設施滯后,制約了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農村很多地方沒有文化活動場地,農民文化生活貧乏。多數文化產業是本土經營,投資額相對較少,缺乏有實力的大企業進入。文藝演出和電影放映等產業,因為缺少投入,所以處于維持狀態,沒有大的發展。
文化產業人才匱乏。雖然唐河文化藝術專業人員不少,但精通文化產業經營的人才十分緊缺,文化產業缺乏領軍人才,難以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為了把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成產業強勢,近年來,唐河把提高文化軟實力放在富民強縣的突出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文化建設。縣里進一步傳承歷史文化,延續和固化城市記憶,擦亮友蘭文化、姓氏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名片。強化文化創造,深層次提升唐河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著力構建全覆蓋、普惠型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精心打造唐河外灘、友蘭濕地公園、三館一劇院等標準性建筑景觀,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以國家重點文物泗州塔為代表的文物保護工作,爭取漢劇等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了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近年來,唐河以縣體育文化中心、綜合體育館、文峰廣場、文化廣場、職工游園、鄉鎮文化廣場和村文化大院為主陣地,以“三個一”(即一場文藝演出、一場電影放映、一場“唱改革、頌和諧”歌詠比賽)為主要內容;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目的,著力打造“和諧唐河”文化活動品牌。全縣每年組織舉辦青年藝術大賽、器樂大賽、舞蹈大賽、運動會等各類文化活動達200場次以上,參與群眾百萬余人次以上。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全縣上下真正形成了一種全民參與、全民娛樂的良好文化氛圍,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設和諧唐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唐河文化活動之所以能夠蓬勃開展,主要是做到了“一個創新、兩項建設、三個到位”。一個創新,就是針對開展文化活動人力、物力較困難的問題,該縣在政府支持的基礎上,堅持走社會辦文化的路子,充分調動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拓寬社會參與面,將文化活動與企業宣傳結合起來,將文藝創作與企業文化結合起來,讓文化活動真正朝著市場化、社會化、大眾化和藝術化的方面發展。一方面組織文化藝術團體開展開業慶典、工程奠基、企業宣傳商業演出活動,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企業或單位為活動冠名出資聯合演出。在堅持活動主題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與贊助單位聯合舉辦廣場文化活動,實現了宣傳工作與企業經營活動“雙贏”的目的。如縣紅會醫院承辦的“真情紅會”文化文藝演出;裕嘉金元飼料有限公司邀請河南梨園春劇組走進唐河等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成為企業擴大知名度、樹立良好公眾形象的有力平臺。
推進兩項建設:一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大鄉鎮文化大院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已完成3個標準型綜合文化站、23個農家書屋、25家文化大院、8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點建設。各鄉鎮充分利用文化站、文化大院的主陣地作用,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開展文化活動。二是堅持文藝隊伍建設。我縣充分利用文化活動這個平臺,鍛煉隊伍、壯大隊伍。在文化活動期間,縣直八大口充分發揮口長單位的帶隊作用,積極調動組織各單位干部職工參與到活動中來,自導自演,自娛自樂,街道、社區、村鎮的秧歌、旱船、腰鼓等民間文藝團體,也走上街頭,載歌載舞;縣豫劇團、文化館的專業人員積極開展各種輔導、指導活動;發掘、培養了一批文化藝術人才,為文化活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強化三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縣里成立了唐河縣文化活動領導小組。各鄉鎮、辦事處、縣直八大口也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在全縣形成了各單位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二是群眾參與到位。廣大群眾是文化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我縣始終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在組織上,積極鼓勵群眾參與。在節目上,編排演出了歌詠比賽、舞蹈大賽、演講比賽、秧歌大賽等很多便于群眾廣泛參與的喜聞樂見的活動。同時,縣里還組織了四屆運動會和首屆青少年運動會,有效促進了廣大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使文化活動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