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焦素芳/文 張亮亮/圖
王明欲總有很多事兒要做,對他的兩次采訪,都安排在短暫的飯局之后。
同一個餐桌上,他總是第一個結束,而且從來都把面前的飯菜消滅得干干凈凈。“對我來說,所有的食物都是美食,我吃飯從不挑剔,而且很少浪費。”這個吃飯從不挑剔的人,卻是黃牛莊飯店和黃牛產業鏈的掌門人。也許沒有人相信,這個小有名氣的黃牛莊“莊主”,7年前還在都市村莊里租房闖蕩。
伯爾說:他的品格就是他的方法。每一個奮斗成功的草根,都自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頑強的勇氣,比如樸素的智慧,以及或善良或大氣的人格魅力。
幸運的是,對王明欲來說,這樣的品質,他一樣不少。
第一桶金
都市村莊里的“黃牛村”
“我們老家有句土話:生意做遍不如賣飯。只要有特色,就不愁生意不好。”
2001年,王明欲一路闖蕩來到了鄭州,在這個向往已久的城市里左奔右突,卻一無所獲。那年,他31歲。
那時候王明欲租住在燕莊的一間民房里,中午的時候,經常到附近的一家蘭州拉面館去吃飯。在跟飯店老板聊天中,他發現周圍小飯館的生意都還不錯。王明欲想起鄧州老家的一句土話:生意做遍不如賣飯。他想,為何不開個小飯店呢?無論繁榮衰敗,無論有錢沒錢,人活著,總得吃飯。只要有特色,就不愁生意不好。
王明欲轉遍了鄭州的大街小巷,發現餐館賣啥的都有,唯獨沒有專門賣牛肉的。“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他念叨著這句話,最終決定推銷老家的黃牛。
南陽黃牛生長在八百里伏牛山及白河流域,吃的是天然牧草,喝的是山間泉水,肉質純正鮮嫩,是真正的無公害食品。而且南陽人自古就擅吃牛肉,千百年來早已形成一整套豐富的牛飲食文化。他想如果把家鄉的黃牛宴搬上省會的餐桌,說不定還真能闖出一番名堂呢!
主意已定,說干就干。在當時聶莊村,王明欲和朋友合伙租下幾間門面房,一番自主創意的簡單裝修之后,以南陽黃牛為主打菜系的黃牛村開業了。
雖然不是大飯店,位置也在相對偏僻的都市村莊。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黃牛村獨特的風味還是吸引了大批的食客,生意很快就火了起來。
轉戰新鄉
簡陋倉庫“變臉”大飯店
“蛋托裝成天花板后刷上金粉,很多同行都以為我裝修花了很多錢。”
然而,紅火了一年多,黃牛村走到了盡頭。
2002年,鄭州市進行都市村莊改造,黃牛村正好位于拆遷范圍之內,要么關門,要么遷往別處。
在跟合伙人商量后,王明欲決定退出黃牛村。這一年,一個朋友告訴他,自己在新鄉城區有一個廢棄的大倉庫,改造以后可以供他開飯店。王明欲決定攜帶第一桶金和自己注冊的“黃牛莊”商標轉戰新鄉,從而踏上了獨立經營之路。
倉庫破敗、空曠,有六七米高,這對手頭并不寬裕的王明欲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他一個人待在大倉庫里,皺著眉頭苦思冥想:這么大這么高的地方,怎么裝修才能又好看又省錢?
有一天,王明欲看到了送雞蛋人用的蛋托。他靈機一動,忽然有了主意,吊頂的時候就用這些蛋托來當天花板!
很快,“天花板”吊好了,噴上金粉,一個個圖案排列有序,金碧輝煌,效果出奇的好。
眼看著一個簡陋的大倉庫變成了豪華氣派的大飯店,不少同行都很納悶:裝修這么好看的天花板,得花多少錢啊?
“很多人都以為,這種材料應該很貴,至少是銅的。”這個點子讓王明欲感到很自得。直到有一天,一塊松動的蛋托飄然而下,同行們才知道這個小小的秘密。
這次裝修體現出來的聰明睿智,并非偶然。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讓學生背誦課文。有的同學一天也背不會一篇,就被懲罰不能回家吃飯。但是王明欲幾天時間就能把一本書背完,從不擔心受罰。
新鄉黃牛莊如期開業,獨特的黃牛菜系很快打動了新鄉食客。最厲害的時候,有的顧客甚至為搶桌子發生爭執。
重返鄭州
死鋪上活了黃牛莊
“也許我就跟老家的疙疤草一樣,生命力很頑強,撒到哪兒都能活。”
2003年,王明欲帶著積累的資金返回鄭州。經人介紹,他盤下經三路的一家飯店,作為黃牛莊的大本營。此前,這個地方開飯店無一存活,但王明欲不信這個邪,他只信一點:只要菜好,只要經營有方,哪里都能活出好飯店。
王明欲在黃牛莊的正門上鑲嵌了一個氣勢非凡的牛頭模型。門臉裝修得既別致又古雅,在豪華飯店林立的經三路上,王明欲的黃牛莊可謂不卑不亢,特點鮮明。
為了打動省會人的胃口,他要求自己高薪聘請的那些來自南陽的烹牛高手們下足工夫。材料從牛肉、牛頭、牛板腸到牛鼻梁、牛窩骨、牛鍵、牛尾,40多個部位,一網打盡。除了傳統烹制手法,王明欲還讓廚師們不斷創新,用名貴中藥材和輔料做菜。通過浸、煨、燜、燉、蒸、燒等工藝,使黃牛系列食品不僅色鮮肉嫩、湯味純正,還具有補血生津、滋陰壯陽等保健功效。有了這些獨一無二的特色,黃牛莊開業沒多久就好評如潮,食客盈門。
“在黃牛莊,最受歡迎的也許就是鴻運牛頭這個菜了。”王明欲說:“名字討彩,味道出眾,十幾個外省的人專門開車來品嘗。我們一年賣掉幾千個牛頭,就這樣還經常脫銷。”
開店的困難,大大小小的麻煩,在王明欲看來都是稀松平常的事,都能扛過去。“小時候在老家經常割草,我就跟老家的疙疤草一樣,生命力頑強,撒到哪兒都能活。”王明欲說。
熱心商會
讓南陽商人一個聲音說話
“一拃沒有四指近,遠親不如近鄰。”
來黃牛莊吃飯的,四個人里面至少有一個是南陽人。
南陽處在離省會最遠的地方,祖祖輩輩的教訓是“一拃沒有四指近,遠親不如近鄰”,在外邊一說是南陽人,頓時親上三分。
王明欲是個很注重鄉情的人,在他的飯店里遇見老鄉,他都會攀談敬酒,留下聯系方式。這樣久了,他忽然萌生出一個想法:這么多在鄭州的南陽人,平時都是單線聯系,如果出一本反映南陽人在鄭州生活的書,讓大家更方便聯絡,豈不是很好?
2005年,王明欲和老鄉們出版了這本名為《情系南陽》的小冊子。書里不僅詳盡介紹了南陽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還編寫了在鄭州的南陽人的通訊錄。也是在編書的過程中大家發現,在這些南陽商人內部有許多資源,但由于平時往來較少,很多資源被白白浪費掉了。
2007年1月,在眾多南陽籍人士的努力下,豫宛商會在鄭州成立。熱心腸的王明欲被推選為商會秘書長。
在王明欲看來,商會不光是聯誼、維權、慈善,還有資金、信息的互補。商會有一個投融資服務部,聯合投資擔保公司,對商會里有資金需要的商戶優先放款。王明欲說:“我們的一個常務副會長,承辦了創業大講堂,邀請一些經濟專家和名人給大家講座,如前兩期的俞敏洪和馬云等,就非常受會員歡迎。現在商會正在籌劃成立法律工作委員會,聘請更多專業的律師,為會員做更多的事兒。”
對商會的未來,王明欲最大的夢想,就是把南陽商人打造成一個品牌。同一個面孔、同一個聲音、同一個品牌,讓人說起南陽商人,就能想到憨厚、實在、能干、團結等標志性的符號。
每隔一段時間,王明欲總會跟老鄉聚在一起,喝喝酒,說說話。那是他最放松最開心的時候。 “在南極,暴風雪來臨的時候,企鵝們總會聚在一起取暖。商會的作用也是如此。”王明欲說:“能跟得勁的老鄉在一起說話喝酒,那是情感的慰藉,更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人生目標
夢想領跑中國黃牛產業
“這輩子我就要做中國的黃牛大王。”
現在的王明欲,既是兩家黃牛莊飯店的老總,還有著自己的果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他的計劃中,2009年是黃牛莊的加盟年,他準備在長江以北各個地級市,統一管理,統一配料,統一品牌支撐,發展多家加盟店。
如今, “領跑中國黃牛產業,打造絕色餐飲品牌”成了王明欲新的努力方向。為了拓展經營空間,王明欲正在家鄉建一個黃牛養殖基地,實行訂單式農業,從繁育、養殖、到進入市場,各個環節嚴格把關,每一頭黃牛都有一張身份證,確保南陽黃牛系列美食正宗原料的供應。他還要建立一個黃牛真空食品廠,“不只是簡單的牛肉,從牛板腸、牛鼻梁、牛窩骨到牛鍵、牛筋、牛尾,可以說打開包裝,就是一個豐盛齊全的黃牛宴。”
“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就喜歡做跟農業關聯的產業。”王明欲說:“我的夢想是做中國的黃牛大王,別的行當我根本不感興趣。”(原標題:王明欲:一輩子專心做“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