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英林
為了養豬事業,他放棄了被保送到名牌大學的機會,堅毅走進了能學習畜牧知識的院校。
為了這個志向,他斷然舍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回到家鄉辦起了養豬場。
他叫秦英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一位在中原大地名聲顯赫的大學生“豬倌”。
秦英林1982年勸父親養豬致富,結果以失敗而告終,從而立志要發展養豬事業。1985年放棄河南大學選擇了河南農業大學,1989年畢業分配到南陽食品公司,1992年回老家辦起了存欄22頭生豬的養殖場。現如今,他所創辦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個全資子公司、1個參股公司,年出欄生豬105萬頭,是國家級原種豬場、國家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出口豬肉備案養殖場、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秦英林說,牧原公司的穩定發展關鍵在于科技知識的運用。
牧原公司圍繞豬場建設、營養配方和疫病防治等重大課題科研攻關,先后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丹麥、瑞典等國家考察學習,與河南農大、華中農大、中國農大等高等院校保持合作關系,與廣東溫氏集團、廣東長江集團、海南羅牛山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長期開展技術交流。公司現有員工2000多名,其中160多名具有本科學歷,15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
在豬場建設方面,牧原公司豬舍選用全漏縫地板和深水厭氧發酵工藝,夏季采用自動通風和噴霧降溫系統,冬季采用熱風爐自動溫控系統,豬舍溫度全年可穩定在32℃左右。糞污處理選用IC式智能沼氣反應器,糞便和污水同時反應,反應后的污水可返回沖刷豬舍地面。牧原公司每個豬場都建有沼氣罐,并在場區外配套發展園林、有機蔬菜消納沼渣和沼液。
飼養管過程中,牧原公司采用哺乳期隔離斷奶技術和優質代乳飼料,可使仔豬提前12天斷奶,斷奶成活率達98%,70日齡轉欄率達98%以上。采用保育與育肥一對一轉欄技術,明顯降低轉群應激。自行研制的生豬自動喂養系統,使1名工人可輕松管理1500頭生豬。通過疫病檢測和防制措施,豬場藍耳病、豬瘟、偽狂犬等疾病得到消除。業內人士指出,牧原公司獨創的早期隔離斷奶技術、自動喂料設備、自動控溫豬舍設計、智能沼氣發電工藝均居國內先進水平,液體飼喂技術、飼料營養調配技術達世界先進水平。牧原公司被農業部列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生豬產業綜合實驗站。
目前,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加工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體系,生豬及其產品遠銷中國港澳、日本和歐美等地。
人物檔案
秦英林,1965年4月出生于內鄉縣,河南省第九屆黨代表、河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農民、全國畜牧業先進工作者。現任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河南農大兼職教授,河南省養豬協會副會長,中國創業致富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常務理事。(原標題:秦英林:科技托起“豬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