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檔案
楊漢立 南陽二機石油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十屆人大代表,建國60年中國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卓越貢獻獎獲得者。
本報記者譚瑛 通訊員郭長勇
近年來,二機集團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公司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年均新產品產值率保持在45%以上,暢銷全國各個油田,并出口到美國、加拿大、英國等20多個國家。近日,記者約訪楊漢立,請他談談自己對企業自主創新的認知和感悟。
創新,要在關鍵技術、關鍵產品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記者:去年,你們公司獲得了“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榮譽稱號,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你們是怎樣培育和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
楊漢立:多年來,二機集團堅持把科技投入放在優先位置,確保科研經費隨銷售收入同步增長,推進以“關鍵技術與關鍵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內容的科技興企。
我們一直堅持“以我為主營造平臺,面向全球整合資源”,開展廣泛的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形成了以我為主的多途徑自主創新體系。經人事部批準,公司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我國石油裝備行業目前尚屬首家。公司以項目為紐帶,不斷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分別與中國石油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培育和拓寬了公司技術創新平臺。公司研制的3000米車裝鉆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迄今為止中國石油裝備行業獲得的最高科技獎項。
創新,允許失誤乃至失敗,但決不允許因害怕失敗而不創新
記者:你們如何在體制、分配等方面鼓勵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的?
楊漢立:自主創新,關鍵在人才。我們的一個口號便是:“創新允許失誤乃至失敗,但決不允許因害怕失敗而不創新。”只要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工作質量、有利于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企業就會創造一切條件鼓勵員工大膽創新。我們推行項目負責制,科技人員收入與工作業績掛鉤,薪酬激勵、股權激勵、住房激勵等多層激勵相配合,在科技人員中形成了“競爭、公平、風險相統一,項目、責任、收益相結合”的激勵機制。樹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新理念,把引人和引智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社會智力資源,不斷增強公司科研開發實力。
這些年來,創新已成為企業工作的靈魂。目前,我們擁有了一支具有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自主創新人才隊伍。其中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國家863課題計劃專家3人,省部級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
創新,現代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
記者:請談談你對企業自主創新的認知和感受,今后在企業創新上有什么新設想?
楊漢立:現代社會,企業間的競爭就像馬拉松賽跑一樣,你不可能堵著后邊的人不讓超越,但你可以讓自己跑得更快些。多年來,二機集團一直致力于創新機制和文化的營造和培育。作為企業領導人,要認識到創新的過程充滿風險和不確定因素,積極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敢為人先的氛圍,允許在創新中出現失誤甚至失敗,但決不允許因為害怕失敗、失誤而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目前,為充分整合行業技術資源,二機集團正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內外專業設計公司廣泛接洽,達成科研技術合作意向,下一步將把創新的視角和觸角擴展到更寬廣的領域。企業將進一步健全創新機制,培育創新文化,推進全員創新,為南陽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攝影:本報通訊員呂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