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書,南陽地區新野縣地方曲種。主要流行于新野、淅川、南召、方城、唐河等縣。據已故槐書老藝人汝新和(1884-1964,綽號汝和尚)口述,清光緒年間。新野縣蘆堰村有兄弟三人以耍猴為生,他們南下廣州,西至秦川,常年行藝。為配合提示猴子的表演動作,他們編了一些通俗唱詞,并在小鼓、小鑼的伴奏下演唱。唱腔初為豫西南一帶的民歌小調,后又吸收山西、陜西一帶的民歌小調《剪剪花》,逐步形成固定唱腔,并唱一些有故事情節的唱詞,如《學犁地》、《裝媳婦》、《包公夸官》等。三兄弟每行藝歸來,常在家門前大槐樹下演唱,鄉鄰們圍聚觀看。久之,人們便稱其為槐書,意即在槐樹下唱的書。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瑰書又吸收了大調曲子、河南曲劇和新野的民歌。使愧書的唱腔得到進一步豐富,同時,還采用了群口的演唱形式。1984年。槐書現代曲目《削價姑娘》在南陽地區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的獻禮觀摩演出中,獲創作演出三等獎。近年,活躍于山區的南召縣說唱團,把《愛田新歌》做為保留劇目,常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