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民間收藏發展態勢良好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助動力
2013/5/20 17:53: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從2005年前后,收藏在南陽民間逐漸升溫,原本藏在深閣的古玩、雅俗共賞的奇石珍寶,乃至小人書、火柴盒、酒瓶等尋常事物,都成為藏友競相追逐的對象。數年之間,南陽市級收藏協會和專業收藏組織、大眾化的藏品市場及高端藝術品交易廣場紛紛建立,民間收藏發展態勢良好。
門類齊全 基礎深厚
“收藏文化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收藏實物的真偽和藝術品的優劣,卻始終是常人難以一眼斷定的學問,有鑒于此,收藏才尤其富有魅力。”市收藏協會會長趙富光說,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藏品,有自己的喜好和解讀,這其中的緣故遠非利益和投資等所能涵蓋。
趙富光告訴記者,收藏在民間自古有之,南陽收藏者隊伍十分龐大。成立于2007年的市收藏協會至今已有400多名正式會員,成為除我省鄭州、洛陽之外規模最大的藏友隊伍。目前,市收藏協會已設立12個專業研究鑒賞委員會和機構,民間收藏家個人設立的博物館、各縣區本地特色藏品組織也相繼出現,給普通人和藏友提供了交流和欣賞的專業平臺。
獨玉漢畫 獨步天下
歷數南陽民間收藏種種,獨山玉和漢畫像石無疑可以笑傲國內收藏界。
近年來,隨著獨玉資源的緊缺,以及南陽的全力推介打造,獨玉原石及其工藝品已經成為國內玉器收藏的一大熱點。目前,我市從事獨玉收藏的專業藏友有數千人,城區的玉器主題藏品會館、博物館有近百家,且不包括專業玉器商店。
漢畫像石拓片是我市的“國家名片”,巨大的魅力更吸引了眾多南陽人為之癡迷。市收藏協會漢畫磚石專業鑒定委員會主任劉東陽說,南陽出土的漢畫像磚石數量巨大、精品頻出,在國內絕無僅有。也因為漢畫像石的特殊地域性,很長時間以來,漢畫拓片收藏一直非常小眾,雖有魯迅、郭沫若等大家推崇備至,卻始終未能成為國內收藏界的寵兒。
近年來,隨著袁祖雨、郭叔云、劉東陽等民間收藏家的不懈努力,南陽漢畫拓片的藝術價值逐漸被市場認可。2012年11月底,名為“片石千秋”的南陽漢畫像石精品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行,所展120幅漢畫精品全部來自民間。
盛世收藏 收藏興業
如今,節假日逛逛各類收藏品市場、參加鑒寶活動,已經成為不少南陽人的愛好之一。正如收藏被稱作“文玩”一樣,不少人從中玩出了門道。
在央視和省電視臺的鑒寶節目中,南陽藏友的藏品屢獲贊譽。在北京、上海等地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中,從南陽走出的藏友同樣非常活躍。
民間收藏事業的蓬勃發展,推動了相關社會學科的進步,并已成為我市今后文化產業發展的助動力之一。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收藏界的領軍人物,同時也是其所在行業的精英代表,他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收藏文化、鑒賞人生。【原標題:南陽市民間收藏發展態勢良好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助動力】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陽日報 作者:司馬連竹 201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