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當代南陽 >> 展示我家鄉 >> 瀏覽南陽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2013/10/22 15:59:45 點擊數: 【字體: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雙向8車道、寬80米的寶天曼大道橫穿內鄉產業集聚區。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2010年湍河岸邊新隆起的四星級、五星級賓館群。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湍東新城一角。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投資80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設的中國(內鄉)石材基地一角。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總投資8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成投產的“飛龍雙千萬”項目區生產車間一角。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總投資35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成投產的“仙鶴紙業”特種紙生產車間一角。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內鄉老城,正成為居民宜居的樂園。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投資2.6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成投產的“龍大牧原”項目。

“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

投資1.2億元在產業集聚區建成投產的國宇密封項目。

  有人說,一個地方出去打工的越多,說明這個地方越窮、越落后。我相信,從現在起,內鄉走出去打工的會越來越少,而返鄉務工、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會越來越多。

  本報特約記者 徐海林

  我生在內鄉,長在內鄉,工作在內鄉,無論內鄉怎么發展,怎么嬗變,我都不會陌生。

  表弟就不一樣了。盡管他也生在內鄉,長在內鄉,但他大學畢業后出門打工四五年,近日回到老家,竟發出了“內鄉,我快認不出你了”的感嘆。

  城外的湍河怎么進了縣城

  今年初冬的一天早晨,我在滬陜高速內鄉出口處接表弟。一出高速路口,他就東張西望,感到新奇,進入縣城后,更是感到家鄉的變化令他目不暇接:眼前的內鄉怎么這么多廠子啊,城區變大了,街道變寬了、整齊了、干凈了,也不像前幾年那么臟亂了。十幾層的高樓,在內鄉原來是看不到的,如今卻是一幢接著一幢。內鄉城邊的湍河上原來只有兩座大橋,現在竟然又冒出來了湍河三橋、四橋、五橋。特別使他感到驚奇的是原在城外的湍河怎么一下子就進了縣城?一問我,他才知道,原來是湍河東岸新建了產業集聚區,吸引來了一批又一批上億元、幾十億元,甚至近百億元的大個頭項目入駐,縣城從湍河西岸迅速擴展到東岸,把清水長流的湍河抱在了懷里……表弟對內鄉近年間的變化真有些不可思議了。

  周末,難得我有空,一大早,我就背著心愛的“佳能5D”陪表弟走馬觀花“新內鄉”,順便抓拍一些如意的鏡頭。

  湍河東岸,崛起一座現代工業城

  內鄉人正在建設的夢寐以求的湍東新城就呈現在我們眼前。說夢寐以求,是因為湍東新城的構想,在我們的印象中,起碼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但就是因為內鄉是“宛西經濟洼地”,太窮太落后,人們思想又不解放,沒啥項目來,所以盡管構想了多年,依然是原來的舊模樣。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不負全縣人民重托,以前所未有的開拓創新,敢于跳出一切束縛內鄉發展的條條框框,全方位優化投資環境,高標準建設內鄉產業集聚區,打造項目承載平臺,大打招商引資和項目攻堅戰,吸引大批項目落戶產業集聚區,很快就讓這湍東新城的構想變成了現實。

  “后發快進,務實重干,抓鐵有痕”,這是內鄉縣縣長全新明倡導的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政府作風。如今,這湍東新城和內鄉產業集聚區“同胞”相伴,正朝著現代工業城的目標,每時每刻都在孕育著、誕生著內鄉人渴望的工業文明之果。

  “飛龍雙千萬”,這里絕對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是縣四大班子曾動議要新建的辦公地方,但后來卻“讓”給了項目。如今,總投資8億元、年產1000萬臺汽車水泵和1000萬支汽車排氣管的南陽飛龍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二期工程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別看一期工程投產才一年有余,但產品在國內同類產品市場份額中已占到20%多,待企業達產后,國內市場份額將突破50%。目前,這家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8個,擁有專利技術38項,有6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其自主創新能力已代表著國家同類企業的先進水平。

  “內鄉仙鶴紙業”,是河南造紙行業先進企業,公司投資35億元的三期工程完成后將形成年制漿30萬噸、造紙50萬噸的國內特大制漿造紙企業。2008年,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攻關,共同研發出的TCF全無氯漂白草漿生產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利用草漿全無氯漂白的清潔生產新工藝,研究開發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溶解漿,把麥草漂白漿和龍須草漂白漿從單一的造紙原材料延伸成了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的溶解漿,從而把普通漿變成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特種漿。目前,該產品遠銷歐美等國家,并扭轉了我國對溶解漿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龍大牧原”,是內鄉縣立足拉長農產品產業鏈條而招的又一大項目。河南牧原的集約化養豬規模居全國之首,該企業與山東龍大集團有著密切的上下游關系。縣里多次出面洽談,以誠招商,終使兩企業共同出資2.6億元,在內鄉產業集聚區內建成了年屠宰生豬100萬頭的高檔肉制品生產線。

  如果說內鄉縣正在借助于產業集聚區這一大舞臺,而上演一場“洼地崛起”主旋律交響樂的話,那么石材城項目、閩南陶瓷園項目、國宇密封項目等,則把這場交響樂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撿起一塊石頭,成就一個夢想;建成一個基地,造福一方百姓。這是福建廈門合一集團董事長黃春發的夢想,如今,他的這一夢想正在內鄉變為燦爛的現實。目前,由合一集團投資80億元在這里建設的中國(內鄉)石材基地已完成投資15億元,首批24座廠房已建成,并有兩座廠房投產。該項目全部建成后,相當于重建一個內鄉縣城,可入駐各類企業1500余家,年實現稅利10億元,將成為我國新的大石都,成為內鄉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引爆點”。

  項目帶給內鄉人的驚喜是一個接著一個:投資50億元的閩商陶瓷園、投資15億元的金剛石項目建設順利;投資1.2億元的國宇密封項目建成投產,產品供不應求;投資8億元~12億元的鵬翔電子項目正式簽約,開工在即……

  依托產業集聚區,近三年間,內鄉已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的年產值超億元或投資超億元的工業項目達16個,其中,投資超10億元的項目4個,投資超30億元的項目3個。內鄉縣決策層提出的建成全國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加工基地、石材基地,全省有影響力的制漿造紙基地、高檔肉食品加工基地的“四個基地”產業集群型經濟正在形成。

  一座座四星級、五星級賓館,一條條幾十米寬的街道和馬路,見證著內鄉的發展速度和水平

  我們一會兒把鏡頭拉進企業那忙碌而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一會兒把鏡頭推向企業間那大片大片的綠色植被,一會兒把鏡頭伸向那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四星級、五星級賓館,一會兒又把鏡頭推向那一條條五六十米、七八十米寬的街道和馬路……聚焦著那一個個閃光點,欣賞著那一幅幅精美的畫面,我們無時無刻不激動著、興奮著……

  那一座座四星級、五星級的賓館,都坐落在清新、秀美的湍河岸邊。緊靠湍河三橋的這家四星級賓館叫天貴大酒店,是投資內鄉寶天曼峽谷漂流的平頂山籍劉氏三兄弟投資1.2億元興建的。內鄉是旅游資源大縣,隨著旅游名縣的創建,越來越多的游客光顧內鄉,但內鄉的接待能力、接待水平卻難以應對。劉氏三兄弟看到了內鄉的賺錢效應,決定建成這座23層、總面積36400平方米,集餐飲、娛樂、洗浴、會議、辦公及賓館住宿于一體的四星級酒店。目前,已完成投資近億元,將于明年五一前建成投用。

  在湍河二橋和三橋中間,有一座正在建設的五星級賓館叫閩浙會館,該項目由中國(內鄉)石材基地籌建,總投資3.6億元,將建成一座21層的商業會所和16幢總裁公寓,也是一個集會務、住宿、餐飲、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接待能力達700人。目前已完成投資1.5億元,將于明年五一建成投用。

  在湍河岸邊正在建設的高檔次賓館還有東湖大酒店等,這些四星級、五星級賓館的建設,見證著內鄉日益旺盛的人氣,見證著內鄉跨越發展的速度,拉動著內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升著內鄉縣城的建設品位。

  如今在內鄉,最寬、最美、最亮的街道和馬路都在產業集聚區。沿國道312線而改建、橫穿產業集聚區的寶天曼大道,是內鄉縣的標志性公路,寬80米,配有石文化走廊和路間綠化帶,無論是誰,只要一進入這片境地,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路”的贊歌。

  內鄉老城日漸厚重,宜居環境日益顯現

  內鄉老城因有一座名揚海內外的古縣衙而頗顯靈氣,但街道狹窄、管理滯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曾讓不少外地游客留下了無言的印象。

  近年來,該縣充分運用機制創新,加大對內鄉老城的改造建設和管理力度,使內鄉老城容光煥發,讓人流連忘返。

  縣衙路中段,原來的臨街建筑高低不一,一副破敗的景象。去年以來,靠項目包裝,整體推進,不但解決了居民拆遷、居住問題,還將形成一個偌大的商業市場,解決商販們的就業問題。如今,放眼望去,“菊潭財富廣場”已見雛形,十幾層高的商住大樓已拔地而起,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像這樣的改造工程,在內鄉老城隨處可見。

  內鄉城西一帶前些年很是荒涼,該縣將這里定位為居民宜居地全力打造,并包裝有森林公園項目等對外招商。如今,這里已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綠地,一湖又一湖的清澈水面,一處又一處的文化廣場,一幢又一幢的居民大樓,這里已成為內鄉城區居民向往居住的地方。

  圍繞建設居民宜居地,該縣還實施了內鄉城鎮一小分校西建、內鄉示范幼兒園西建和內鄉人民醫院西遷工程。堅持每年完成十大城建惠民工程,著力改善城區供排水、供電、通信、有線電視等系統,全面實施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程,成立專門隊伍,著力提高街道和市場建管水平。

  該縣還啟動了內鄉縣衙周邊第三次大規模拆遷改造建設工程,致力讓內鄉縣衙這塊“國寶”金字招牌更加閃亮,讓內鄉縣城因內鄉縣衙“官文化”或“衙門文化”而更加厚重,更加斑斕。

  一個個星級集鎮和文明新村,見證著產業支撐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

  表弟也難認得他的老家赤眉鎮了。如今的赤眉集鎮比原來大多了,他們家所在的村子也“搬”到了鎮上,變成了鎮上的一條街,街上全是白色的兩三層小樓,樓上住人,樓下開店做生意。鎮上原來也沒有現在繁華,如今是新街開了一條條,量販一個接一個,到處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最讓表弟難認的是我們的新農村。陪他走幾家親戚,無論是到丘陵地的余關、馬山口,還是到深山的七里坪、板場和夏館,他記憶中的村莊一個也認不清了,親戚的家門一個也找不著了。一條條平坦的村村通公路,一座座江南水鄉般的村莊,一戶戶潔凈優美的農家小院落,讓表弟發自內心地贊嘆: “變了,都變了,咱鄉下現在也真變美了!”

  近年來,內鄉縣把小集鎮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放在產業支撐上,積極引導鄉(鎮)、村立足實際,培育支柱產業,建設“星級小集鎮”和“文明新村”。

  馬山口鎮不但在挖掘傳統工業上大做文章,而且培育出了“編織”、“童車加工”、“木器加工”等專業村,成為全國小集鎮建設示范鎮;余關鄉靠發展煙葉、林果和新上工業項目甩掉了“農業窮鄉”的帽子;灌漲鎮不但建成了全省生豬養殖第一鎮,還新上了4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帶動集鎮和農村面貌大變樣;瓦亭鎮幾年前還是內鄉最落后的地方,如今靠產業支撐,小集鎮變大變美了,一批村莊也蓋起了一排排新樓房,并配套有自來水、沼氣,建設有綠地和農民健身、休閑、娛樂用的文化廣場,成為城里人都羨慕的“文明新村”。

  項目多了,廠子多了,不少農民在家門口上班掙錢

  在內鄉產業集聚區,有一道風景線過去是根本看不到的,那就是身著統一廠服上下班的一撥撥人流,他們之中,大多是當地的農民工。

  過去,內鄉沒工業,沒項目,縣里窮、鄉鎮窮,農民更窮,農民們要想多掙些錢,大多是出遠門打工。有關部門曾統計過,全縣最多時一年有10萬多農民外出打工。如今可不一樣了,隨著一個個項目落戶內鄉,精明的內鄉人也不一定非要舍近求遠,東奔西跑,到外面打工掙錢了。

  我這樣跟表弟交流著,忽然間,我覺得我是不是應該動員他也回到家門口上班?因為他有學歷、有專業,人又老實,一定能為家鄉做些貢獻的。可還沒等我開口,看出我心思的他就先開口求我幫忙,讓我給他在產業集聚區內找家工廠,回來上班。我爽快地答應了。

  有人說,一個地方出去打工的越多,說明這個地方越窮、越落后。我相信,從現在起,內鄉走出去打工的會越來越少,而返鄉務工、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會越來越多。

  內鄉縣主要領導陪同省、市領導在內鄉產業集聚區調研。(資料照片)本版攝影  徐海林  張中立  劉榮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南陽日報(2010-12-2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苗店鎮:“三粉之鄉”美名揚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