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書又稱說鼓詞,俗稱“鼓兒哼”,是一種民間文學藝術表演形式,它具有很強的節奏和韻律,又具有說和唱的藝術表現,屬于曲藝的范疇。大鼓書來源于唐代的道情道曲,清代中期以后,南陽藝人在原基礎上化入各地小調及韻律,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南陽大鼓。
大鼓書曲調是散文和韻文并用,其句式以七字句為最多。唱腔樸素大方,表演灑脫自如。手、眼、身、法、步并用,有很強的藝術效果。演出節目多由小說改編,書前有套語,書后留懸念。語言簡樸生動,引人入勝。其形式簡便,隨時隨地一人即可演唱, 并善于模仿各種人物的語氣聲調和自然聲響,使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將原本毫不動人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精彩之處往往妙語連珠,既押韻又生動,讓人拍案叫絕,忍不住擊掌叫好。劇本的創造性發揮使故事和小說的審美趣味盡量本地化、群眾化,從而使大鼓書這門藝術更深的置身于群眾中去,頗受群眾歡迎,成為名符其實的大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