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華玉都”河南省南陽市玉文化產業的發展報告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的玉石名揚天下;
這是一片創業的沃土,這里的玉雕響遍全國;
這是一片希望的熱土,這里的人們懷揣夢想;
這是一片文化的樂土,這里玉文化正在綻放。
引子
傳奇獨玉: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在豫、鄂、陜交界處,有一塊2.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是一塊令人神往之地。
這塊地方位于河南西南部,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它三面環山,素有南陽盆地之稱,人口1100萬。
這里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是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孕育出“科圣”張衡、“智圣”諸葛亮、“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又滋養了哲學家馮友蘭、軍事家彭雪楓、文學家姚雪垠、科技發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當代名人。
這里地處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優越地理位置,而成為戰略要地,毛澤東當年曾親筆寫下“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新聞。
這些年,南陽的名字越來越響亮,南陽的個性越來越鮮明,這一切,皆因南陽一座“寶山”上的精美石頭。
這座“寶山”叫獨山,位于南陽城市北郊,山上自古產“玉石”獨山玉,有“東方翡翠”之稱,是我國獨有的玉種。獨山玉質堅韌致密、細膩柔潤,色彩斑駁陸離。顏色綠、白、紅、黃、紫、藍應有盡有,能分成九大類100多種,其多彩性是其它玉種所無法比擬的。獨山玉雖不是翡翠,但其接近透明,翠綠色的硬度可與翡翠媲靚;獨山玉雖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質凝膩柔嫩,豐腴可人,頗具白玉品質。也正因為此,國人將獨山玉和新疆的和田玉、遼寧的岫玉、湖北的綠松石一起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據專家介紹,南陽玉文化是中華玉文化發展的典型代表。獨山玉為玉中上品,楚人卞和所發現的“和氏璧”經多方考證可能為南陽獨玉所創,并以此演繹了“價值連城”、“完壁歸趙”和“傳國璽”的故事,顯示出獨山玉在中華玉文化中的顯赫地位。
從南陽市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獨玉鏟、獨玉璜等說明,6000年前古人就開始雕琢獨玉。漢代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區,現在獨山腳下的沙崗店,留有漢代“玉街寺”的遺址。唐宋以后,南陽玉雕開始繁榮,明清時南陽玉雕品種已十分豐富。清代以后,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清末民國初年,鎮平縣石佛寺鎮有一位仵永甲,可謂一代宗師,他創作的《濟公》是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的典范,他的作品影響了幾代鎮平玉雕人。
說起獨山玉的傳奇,就不得不提被譽為“國之瑰寶”、重達3500公斤的“瀆山大玉海”。這是元世祖忽必烈為犒賞三軍而制,可儲酒30余石,現陳列于北京北海公園。
“瀆山大玉海” 渾雄博大、氣勢磅礴,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重量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業發展史上罕見的杰作。大玉海整塊玉料由白色、綠色、紫色、黑色等多色玉組成,誕生700多年來,它到底是由什么玉石雕琢而成一直爭論不休。后來,在由文化部中國傳統促進會、亞洲珠寶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寶玉石文化高層論壇上,經過20余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并與南陽的獨山玉樣品反得對比、鑒定,認定 “瀆山大玉海”玉料為獨山玉。至此,一樁“千古懸案”一錘定音,而獨山玉也因此受更多國人青睞。
據《河南省志》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省玉雕業仍局限在南陽地區。50年代,經過互助組、生產合作社運動,把個體玉雕手工業者組織起來,建立了河南省工藝美術試驗廠、南陽玉器廠、南陽玉礦、鎮平縣玉器廠等。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賞和接受。
玉都探秘: 村村都有機器響,家家一片琢玉聲
“中國玉雕出鎮平,鎮平玉雕銷全國”。這是對“中國玉雕之鄉”的真實寫照,也是記者對鎮平玉雕的真切感受。
5月9日,中國南陽第九屆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在南陽舉行,記者來到南陽,實地感受了玉鄉的經濟發展和玉文化氛圍。
位于南陽市的鎮平縣,是中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素有“中國玉雕之鄉”美稱。如今,在這里,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規劃和南陽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目前的鎮平正在傾力打造“中華玉都”的宏偉目標,而國際玉城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國際玉城是一座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玉文化于一體的全球最大的玉文化展示、研究、傳播基地、大型影視基地和國際旅游購物公園。其建筑外觀為明清仿古建筑風格,總投資10億元,占地1300余畝,被列為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如今,占地200畝的國際玉城一期工程已經建成,并且舉行了開市儀式。
據介紹,國際玉城項目全部建成后,使總建筑面積達60萬㎡,將新增3000家以上商戶入駐,新增年交易額30億元以上,市場品位、消費檔次、生態環境將得到全面提升。
在玉雕灣,記者最深切的印象就是這里的玉雕產業規模宏大,從業人員眾多,并且生興隆。
賀云振是石佛寺鎮一個地道的農民,原先,他靠種莊稼謀生,掙不了幾個錢。自從經營玉器后,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如今,他在鎮上建起了小樓,購買了小車,過起了比城里人還美的生活。
在鎮平縣,像賀云振這樣,靠經營玉雕富裕起來的農民,足有好幾萬。
據了解,目前,在鎮平縣的22個鄉鎮、辦事處,大部分都有玉雕加工業,以石佛寺、涅陽辦事處、玉都辦事處、晁陂、楊營、王崗等為代表的10個主要鄉鎮,村村可聞琢玉聲,戶戶可見玉生輝。有“中國玉雕第一鎮”之稱的石佛寺鎮,22個行政村,村村生產玉雕。
據鎮平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鎮平縣如今是全國最大的玉雕
生產加工集散地,除了獨山玉之外,其原材料來自國各地和緬甸、阿富汗等12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30萬人(其中縣外10萬人),各類加工企業(戶)12000家,各類經銷門店5000余家。鎮平縣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鎮的玉雕灣市場、翠玉至瑪瑙精品市場、榆樹莊玉鐲市場、賀莊擺件市場等專業市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獨山玉揚名天下,但鎮平人不局限于此。鎮平玉雕采天下美玉為其所用,翠玉、碧玉、白玉、阿富汗玉、巴西瑪瑙等100多個玉料,應有盡有,另還有雜石、銅制品、古玩等,全世界所有的玉種在鎮平市場上均可看到產品。由傳統的四大類擴展到田園生活、山水、神話傳說、歷史人物、保健用品、器血等10多個門類千余種品種。也難怪,在每年的廣交會上,鎮平玉雕參會產品的數量、檔次和銷售額,都名列業內榜首。
事實上,鎮平縣正是抓住機會,把發展玉文化產業作為特色立縣戰略,常抓不懈,創造了“無中生有”的鎮平經驗,并將玉之德轉化為鎮平玉之人文化、玉之產業化。實現了由“玉源天下”到“天下玉源”的凸變。
縱觀鎮平玉雕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南陽經濟大發展的濃濃氛圍。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南陽市政府及時地對獨山玉礦進行了詳查,證實為我國獨有的優質玉礦基地,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寶玉石學會南陽寶玉石學會,此舉標志著我國玉文化產業在南陽率先樹起了興業大旗。之后,全國著名專家、學者齊聚南陽,連續多年舉辦寶玉石研討會,并創辦報刊,傳播寶玉石文化。南陽師范學院率先成立了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對玉文化的研究、教育、傳播起到了良好的推廣作用。
而在改革開放前,鎮平的玉雕就已初步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階段,十一屆三中會會之后,南陽玉雕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壯大起來。上百人、幾十人甚至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業迅猛發展,短短10年間就增加到1.1萬家。
為使玉雕業形成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南陽市先后在南陽市區開辟了臥龍路玉器一條街,在鎮平縣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玉雕灣市場和玉文化中心等四大玉雕專業市場。與此同時,南陽市委、市政府把集產、加、銷一體化的玉雕產業為全市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傾力打造,加快玉雕產業的快速發展。
基于此,從2002年起,“鎮平國際玉雕節”提升為南陽市節會,易名為“中國南陽(鎮平)玉雕節”,由河南省寶玉石協會和南陽市政府共同主辦。2008年,南陽玉雕節又易名為“中國(南陽)第六屆玉雕節暨首屆寶玉石博覽會”,主辦機構升格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和南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由市政府承辦如此高規格的盛會,迄今南陽市政府也已連續成功舉辦9屆。
每一屆玉雕節會期間,成功舉辦河南省“陸子岡杯”展評會、“玉雕精品展評會”、“玉雕產品展銷會”、“中國玉文化研討會”、“玉雕獲獎作品現場拍賣會”。玉雕行業專家學者云集鎮平、南陽,研討玉雕理論,切磋玉雕技藝。如今,中國南陽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已成為國內玉雕界的一個知名品牌節會,正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權威性、影響力的國際性盛會。
南陽市將玉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戰略產業來抓,短短幾年已初見成效。南陽市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了南陽玉雕產業發展的空前規模。數據顯示,目前,南陽市擁有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15000家,經營門店兩萬多個,從業人員35萬人,年產值達200多億元,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具實力的玉雕生產、加工、貿易集散地。
南陽玉文化產業主要集中在市區臥龍路、獨山開采區和鎮平縣,玉雕灣綜合市場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交易額近400萬元,購銷貿易異常火爆,彰顯出勃勃發展的生機和活力。而南陽拓寶玉器公司、鎮平玉神公司和神圣公司、南陽星辰珠寶玉石工藝發展研究所等成為南陽玉文化產業的支柱。
毫無疑問,這是南陽玉文化產業發展的可喜成果。對于南陽玉文化產業的發展,南陽師范學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的江富建教授概括為蓬勃發展、規模發展和提升發展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78年――1992年的蓬勃發展階段,以鎮平石佛寺、晁陡等鄉鎮的玉雕專業村的形成和鎮平玉雕大世界的建成為標志;
第二階段是1993年――2001年的規模發展階段。以首屆“中國鎮平國際玉雕節”的成功舉辦為標志,并連續舉辦八屆玉雕節,“玉雕搭臺,經貿唱戲”,推動了玉雕產業向規模型方向發展。
第三階段則是2002年至今,為提升發展階段。以南陽市政府將“鎮平玉雕節”升格為“兩節一會”、鎮平縣石佛寺“中華玉文化博物館”開館、“南陽師院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和將“兩節一會”再次提升為“南陽寶玉石博覽會”為標志,誕生了可持續發展的南陽玉文化產業。
玉雕嬗變: 千年獨玉綻放文化魅力
南陽玉雕產業加工歷史悠久,玉文化積淀深厚,特別是獨山玉文化,更成為是南陽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而寶貴的財富。而隨著玉雕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如何把玉雕產業提升層次轉化為玉文化產業,成為南陽決策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經濟與文化發展的潮流中,南陽人抓住了這個機遇。
正是南陽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把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玉雕、玉文化產業作為全市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著力打造。 十多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通過一年一度的“南陽國際玉雕節”,加強了與國內外玉雕業界的聯系與溝通,加快了玉雕產業的快速發展。通過嫁接融合,有效地把“玉文化”融入到玉雕產業當中,提升了玉雕產業層次,將文化品牌轉化為了現實生產力,從而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
對此,南陽市政府一位官員的話可謂一語見的。他說,正是因為有了堅實的玉雕產業基礎、龐大的從業隊伍和較為雄厚的技術力量,加之南陽市堅持用先進文化浸潤和拉動玉雕產業,促使了玉文化與玉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良性互動發展,從而逐步提升了南陽玉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大大拓展了玉文化獨有的內涵。
事實上,南陽玉雕工藝,博采我國南北工藝之長,既有京、津派的雄渾豪放,又具蘇、揚體的細膩精巧,已形成獨立于兩派之外而成為別具一格的“南陽風格”。南陽的玉雕,早已名揚海外。早在1912年,鎮平人制作的玉鏡、玉桌等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銷售一空。
如今,南陽的玉雕大師們,在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脈中不斷注入先進文化的內涵,在追求古典高雅的品味中體現時尚和個性的完美,逐步形成了獨有的地方特色,精品佳作不斷出現。南陽玉雕工藝大師精心設計制作的翠玉《九龍花薰》被視為國寶,現陳列于人民大會堂,獨山玉《鹿鶴同春》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雙層大型轉動翡翠花薰“哪吒鬧海”巧用浮雕、透雕、鑲嵌技術,玲瓏剔透,榮獲輕工部工藝美術百花獎;1999年,河南省政府贈送給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稀世珍寶《九龍晷》,是由一塊完整的優質獨玉雕刻而成。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展館內就有南陽獨山玉雕的身影。獨山玉《妙算》以其俏色妙用、形象傳神而成為當代獨山玉雕經典之作,以里程牌式標志著“多元與和諧的南陽風格”的誕生。另外,《萬里長城》、《姜子封神》等300多件工藝精品,先后獲省部優獎項、全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天工獎。曾獲得河南省“陸子岡杯”特別金獎的《清明上河圖》,采用獨玉精雕而成,生動再現了東京汴梁昔日的繁華盛景,將獨山玉的獨特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
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玉制系列民族樂器,開辟了玉雕史和音樂史的先河,有效地把“玉文化”融匯到“玉產業”當中,提升了玉雕產業的檔次,將文化品牌轉化為了生產力。對此,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元全說,我們開發了世界獨一無二的玉樂器,成立了天下唯一的“玉聲樂團”,我們真正做到了讓“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玉雕產業的發展帶動玉文化的保護。如今,“鎮平玉雕工藝”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仵海洲大師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而“拓寶”牌玉器已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原產地標記”產品,是全國玉器生產企業唯一的“中國名牌”產品。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動力,是藝術的生命。玉雕業要發展必須推陳出新,既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又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惟有不斷推出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產品,才能更快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創新靠人才,也正是基于此,南陽市在發展玉文化產業上,堅持引進、培養、留用等多措并舉,全面加強玉雕人才隊伍建設,人員結構逐步優化,一批推動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和新生力量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到北京等地對接聯絡,先后聘請史洪岳、奧巖等中寶協領導為產業發展顧問,邀請李博生、宋士義、姜文斌、仵應文等10多國家級玉雕大師擔任企業技術研發顧問或玉雕職業院校名譽教授,定期聘請國內知名工藝大師或玉雕專家開班講學,培訓技術骨干,4指導設計創作,多層次、多渠道培養玉雕人才。目前,在南陽,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9人,省工藝美術大師和玉石雕刻大師83人,們是玉雕創作的新星,他們工底扎實,思路敏捷,思想獨到,技藝精湛;他們在歷屆河南省“陸子岡”杯,全國“天工獎”、“百花獎”等大獎賽上摘金奪銀;他們將成為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的璀璨明星。另有從事玉雕設計生產加工的中專業技術人員2萬人,無疑,這為南陽玉文化產業的發展儲備了大量人才。
展望明天: 打造“中華玉都”不是夢
10年磨一劍。到今年5月,南陽已成功舉辦9屆玉雕節,這需要的是智慧、魄力和韌勁。
多年來,做大做強玉文化產業,把其打造為特色品牌、支柱產業,助推地方經濟發展,這是南陽市認定的發展之路。如今,通過積極引進人才、舉辦節會、豐富文化內涵、塑造知名品牌、強力宣傳推介等舉措,南理玉雕產業發展,玉雕加工規模穩步擴大、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建設日臻完善,南陽玉文化產業已基本形成了玉料開采購銷、作品設計加工、質量檢測鑒定、市場營銷、人才培訓、玉文化研究及開發利用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這一成果的取得,使得南陽人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不過,在當前玉文化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南陽人放眼全國看南陽,也越來越感受到了發展的緊迫。
早在2008年12月,鎮平縣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玉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后,南陽市委、市政府迅速出臺諸多政策措施,支持鎮平早日實現打造“中華玉都”的戰略目標,力將鎮平建設成為中華玉文化的體驗之地和展示之地,全國玉文化產業的創意中心、物流中心、加工制造中心、交易中心和品牌企業總部基地。
鎮平縣更是搶抓機遇,聘請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高層專家對鎮平玉文化產業園區進行了總體規劃,提出了打造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中華玉都”的發展目標,構建“一帶六點”產業布局。
定下規劃,說干就干,為打造“中華玉都”,南陽人迅速啟動了一批重點工程項目。開始著力實施國際玉城、天下玉源、玉文化主題公園、寶玉石產業園、大師創意園、玉雕職教集團、玉文化博物館擴建等七大重點項目。
國際玉城是一座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玉文化于一體的全球最大的玉文化展示、研究、傳播基地、大型影視基地和國際旅游購物公園。
天下玉源是集玉料經銷、玉文化鑒賞、文化博覽、旅游觀光為一體的超大型玉雕產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6.8億元,占地450畝,總建筑面積30萬㎡,建成后能容納近5000家商戶,年交易額10億元以上,是全國規模最大、檔次最高、極具旅游價值的漢城玉料購物公園。目前,天下玉源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已經啟動。
玉雕大師創意園計劃占地530畝,總投資6億元,按照蘇州園林建筑風格建設,構建大師創作基地,營造大師作品展示、交流環境,展現鎮平之江南水鄉韻律,打造雕玉、賞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景區。目前規劃已評審,土地計劃已報批,今年將開工建設。
就連運行中的“中華玉文化博物館”也在升級改造。計劃新增展區面積1000㎡,總投資1200萬元,使之真正成為中華玉文化的“百科全書”和展示中心、傳播中心。
從確定為改革試驗區到今天,還不到兩年時間,南陽人就把這塊試驗區的核心地帶石佛寺鎮玉文化產業園區建成了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去年,南陽市政府又與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聯盟協議,這樣,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青海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河南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將協助南陽舉辦中國·南陽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在總體策劃、主題定位、品牌設計、品牌宣傳推介、產業發展以及組織實施等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這標志著南陽與各地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合作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必將有助于發揮南陽玉文化產業在人力、技術、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把中國·南陽玉雕節暨國際玉文化博覽會打造成國際知名的品牌盛會。
如今,南陽市正立足玉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力爭在文化與產業結合,加工與銷售銜接上闖出更加寬廣的路子,全面啟動玉文化挖掘整理、開發研究工作,使政府與企業結合,匠人與文人聯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重,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兼顧,用文化的理念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讓文化元素滲透到玉產業設計創作、生產加工、包裝推介、經營銷售等重要環節,提高工藝水平,多出精品,賦予產業新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從而不斷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并在國外市場尋求和拓展新的發展空間,達到弘揚玉文化、傳播玉知識、發展壯大玉產業的目的,搶占玉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致力把產業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永葆南陽玉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實力和魅力,使南陽真正成為全國重要的玉產品加工銷售基地和玉文化傳播弘揚基地。
故宮博物館原館長、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委員會會長楊伯達先生曾給獨山玉做過這樣評價:“獨翠、獨厚、獨步、獨秀”。意思就是南陽玉為天下靚玉,得天獨厚,一支獨秀,可以獨步天下。看著玉文化如今在南陽繁榮興盛的場景,人們深信,南陽玉雕創造獨步天下的傳奇,已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