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石猴
近日,記者在方城縣文化局有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到該縣石猴雕刻集中的獨樹鎮硯山鋪村和位于縣城北環路的方城石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石猴這一民間工藝進行了專題采訪。采訪發現,方城石猴不僅石材獨特,玲瓏別致,品種多樣,寓意深刻,而且傳承后繼有人。方城縣已將石猴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培育,使石猴雕刻工藝不斷發揚光大。
方城石猴惟妙惟肖
方城石猴雕刻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在民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石猴雕刻藝人主要集中在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雕刻石猴的滑石主要產于與硯山鋪村相鄰的楊樓鄉尚洞村一座山丘上。
石猴是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諧音“時候”,中原民間自古就有“時候到門前,四季保平安”的說法。方城石猴屬于微型石雕藝術品,包含選材、制胚、打磨、雕刻、蒸煮、上色、晾曬、涂桐油等工序,其中上色有黃、綠、黑、紅四種顏色。雕成的石猴小巧玲瓏、造型別致、生動隨意,具有刀法簡潔明快、色彩強烈鮮明、風格獨具神韻、寓意喜慶吉祥的特點。石猴種類有單猴、猴背猴、猴摞猴、馬上猴等,蘊含“祖師封侯”、“輩輩封侯”、“馬上封侯”之意,是研究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文物”。如今,方城石猴已被授予“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等榮譽稱號。
方城石猴薪火相傳
在方城縣雕刻石猴的民間藝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今年86歲的硯山鋪村王忠義老人。他曾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等榮譽稱號。王忠義老人從15歲就開始從事石猴雕刻,其雕刻的石猴古樸典雅,簡潔傳神。在他70余年的石猴雕刻生涯中,曾收徒三四十人,如今堅持下來專職從事石猴雕刻的有13人,可以說是老中青三代皆有。
從2007年至今,方城石猴先后在中原文化廟會、澳門河南春節民俗展、洛陽牡丹花會郵展、南陽玉雕節上展出,深受社會各界的喜愛。
方城石猴做大做強
為加大對方城石猴的保護開發力度,發揚光大石猴雕刻技藝,2009年1月,方城縣成立了石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集方城石猴文化傳播、研發雕刻、生產銷售、禮品開發、遺產傳承保護于一體。公司在研發上既保留了方城石猴古樸的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現代審美理念,開發出財運猴、平安猴等新的石猴種類。公司聘請王忠義老人為技術總監,已注冊了“王忠義”商標和“好時候”商標,體現了傳統與創新并重的設計理念。
公司董事長劉向東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我們開發方城石猴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的是使方城石猴這一優秀的民間雕刻工藝傳承下去,讓方城石猴成為方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閃光的文化名片,以此推動方城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