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在南陽漢畫像石中比較常見。具代表性的是刻在南陽英莊村漢墓內西門楣上的(見圖):圖左二吏持戟而立,另一立者為齊相晏嬰,正向跽坐者言事;圖中央刻一高足盤,上置二桃。圖右刻3勇士劍拔弩張,欲“計功而食桃”。
故事的來龍去脈是:春秋時,齊景公手下有3位武士: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3人均勇力過人,自恃有功,目空一切。齊相晏嬰見狀便對景公說,臣聞開明君王所用之勇士,都是上講君臣之義,對下行表率之禮。這樣對內可除暴安良,對外使敵人聞風喪膽。可大王手下的3勇士剛好相反,不如放棄吧。王感到3人武藝高強,難以下手。晏嬰獻計說,他們是以勇力殺敵立功之人,不講長幼之禮。大王可贈三人兩桃子,讓他們論功而食。王依計而行。公孫接以自己只身殺二虎,年紀又長,理當得桃。田開疆認為自己率兵退敵,勞苦功高,也搶得一桃。古冶子見狀大怒:“大王渡河遇險,我為救王潛水逆行百步,又順水追行九里,終殺罪魁大鱉,救出大王保以安全,誰功能比?把桃放下,全讓于我。”一番刀光劍影后,公孫接與田開疆自覺功不如古冶子,搶桃為不義,二人拔劍自刎。古冶子見狀大驚,愧之不已:“兩兄長為仁義而死,為夸自己貶低兄長,我太不仁不義了,若不以兄長為表率,我便是不仁不義之小人了。”言罷亦自刎。該畫刻得雖簡練,但主題鮮明生動,使人一看就會想到3勇士為爭桃而發生的那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