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當代南陽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南陽

河南人在北京之王永民 數字時代“拯救漢字”的踐行者

2012/8/8 9:27:49 點擊數: 【字體:

    3000多年前,河南安陽出現的甲骨文,標志著中華民族走出結繩記事年代。1000多年前,河南人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成為第一部漢字字典。30年前,數字時代來臨,在漢字面臨“存與亡”的時刻,河南人王永民發明了五筆字型。不畏艱難、關鍵在做。河南人的精氣神,化為王永民為中華民族保存文明記憶的勵志人生。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特約通訊員 于宙 楊永/文圖

  【人物檔案】

  王永民中國發明協會副會長。194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召縣,1967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當代發明家。

  ●“中國的比爾·蓋茨”

  相隔10年后,中國的兩位風云人物,王永民與袁隆平的手再度緊握在一起。7月1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改革報舉辦的“影響中國改革20年20人”的活動舉行了頒獎儀式,王永民與袁隆平作為發明家,同時入選。

  7月16日,王永民向東方今報記者回憶說,2002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發起的調查中,他與袁隆平一起,被我國公眾及媒體評選為“中國10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前兩位發明家”。王選、詹天佑等風云人物排在他們二人后面,那是兩人的第一次握手。當時曾有網民如此評價王永民與袁隆平:袁隆平“養活中國人”,王永民“養活中國字”!

  令人意外的是,“養活中國字”的風云人物王永民的辦公室,只是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普通的兩人沙發,半舊的辦公桌、椅。

  不過,小屋墻上掛著的嚴濟慈的書法作品“五筆字型、利國福民”,還是透露了主人的身份。這幅作品,是王永民輝煌時刻的見證:1987年5月,五筆字型作為中國第一個出口美國的電腦專利技術,由經貿部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嚴濟慈出席并欣然題詞。

  嚴濟慈是王永民上中國科技大學時的恩師之一。1964年,南陽地區理科第一名王永民以六門功課平均99.75分的驕人成績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王永民說,那時候的中國科技大學,比清華大學還要“牛”一些,招生分數線比清華還高。

  在這所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合辦的理工兼備的大學里,大師云集,華羅庚講數學,錢學森教力學。物理學泰斗嚴濟慈每周兩節大課,給學子們講普通物理。

  ●在數字時代“拯救漢字”

  在進入中國科技大學以前,因家貧,幼小的王永民10歲時,就開始為村民刻真、草、隸、篆的圖章,每刻一個章可賺5分錢。他說:10歲時與漢字的結緣,讓他開始了解中國文字的魅力。

  在少年時期,王永民已顯示出作為發明家的天分。他至今仍保留著自己人生的第一個發明,一臺可以自動紡線的紡線機。這臺機器,是他獻給母親的禮物。在王永民中學時的校長,南陽南召一中校長張紀功看來,少年時的永民已顯示出“欲與天公試比高”的豪情。

  在高中畢業的時候,王永民代表畢業生在一千多名師生的大禮堂里慷慨陳詞,“同學們,老師們,咱們翻開物理課本、化學課本看看,里面印的都是外國人的頭像。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能有偉大的發明,把自己的頭像也印到課本上去呢?”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電腦進入中國,漢字遇到一個巨大的難題。電腦鍵盤只有26個字母鍵,用它怎么能輸入漢字呢?

  王永民說,當時世界上有很多輿論,說漢字真的完了,計算機是漢字的掘墓人!甚至有一些學校,已經開始拼音化教學實驗。

  在漢字面臨“生死劫”的危急時刻,1978年,王永民放棄了考研究生的機會,搞起了“漢字電腦鍵盤輸入”,并在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英華大辭典》主編鄭易里先生幫助下,開始了為漢字編碼。

  ●名不副實的“億萬富翁”

  1983年8月28號,在河南省科委主辦的五筆字型鑒定會上,來自全國的40個專家,給予王永民的發明高度評價,說是漢字輸入技術的一個重大突破。

  1984年春,王永民來到北京,住在府右街135號招待所地下室,開始了推廣自己發明的艱辛歷程。每天吃干饅頭加咸菜,穿著補丁衣服,坐著公共汽車到處跑著“講課”,普及五筆字型如何使用。更令王永民難受的是,在很多單位,一到11點半,人家就說了:“王老師今天上午講到這里,下午2點半你再來!”無奈的王永民跑到商場,對著水龍頭喝著免費的涼水,啃起了干饅頭。

  在地下室住了兩年后,王永民成了“暴發”戶,因為美國人給了他26萬美元,用于購買五筆字型的專利使用權。

  作為五筆字型專利權所有人,新加坡媒體稱王永民是中國的比爾·蓋茨。2004年,中國臺灣出過一本書,《紅色中國的億萬富翁》,想當然把因發明五筆字型而被譽為“當代畢昇”的王永民列于其中。但現實與該書作者的想像相差很遠,盡管中國幾乎所有電腦里面都裝有五筆字型,但沒有幾個是交過錢的。

  在中國互聯網界有句讓王永民心酸的大實話:中國有三大免費,空氣、陽光和王碼(即五筆字型)。

  ●欲實現飲水機的革命

  除了五筆字型,王永民還發明了和電腦關系不大的“防污染節水飲水機”。

  他說,現行于市的“飲水機”,一經開啟使用,空氣便“乘虛而入”,等于用干凈的水過濾了空氣,水自然是越來越臟,容易引發疾病,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他的這項專利,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已有幾家大型企業準備投資生產,實現“飲水機的革命”。

  眼下,68歲的王永民正在籌備首屆國際漢字電腦輸入大賽,地點設在信陽平橋,預計今年秋后舉行。他說,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唯一生命線,在人類歷史已經進入數字化時代的今天,每一個有責任感的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將漢字文化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

  ■ 對話王永民

  能為華夏文明作貢獻今生足矣

  東方今報:您和袁隆平被媒體和公眾相提并論,但是袁隆平的公司上了市,本人又成為院士,和他相比,您有失落感嗎?

  王永民:我們的共同點是都是“草根”,都是搞發明的,都有報效祖國的心。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公司上市和成為院士是應得的。

  作為在京河南人,我最感欣慰的是,化解了漢字在電腦時代難以輸入的“生死劫”!并且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金錢。全國至少有8000萬臺電腦安裝了王碼。如果王碼是老外發明的,按照相關法律和國際慣例,每臺電腦最低要收20元人民幣,中國就得給老外16億元人民幣。

  我是貧農的兒子,能夠為發軔于中原的漢字,為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與創新作一些貢獻,今生足矣!我最大的心愿是,把王碼納入中國中小學教育中,漢字文化才能得以傳承。

  東方今報:您為什么反對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

  王永民:國學大師饒宗頤說過,漢字是中華民族的肌理、骨干,是整個漢文化構成的因子。在計算機時代,漢字面臨著危機,報紙上因為使用拼音輸入法而經常出現別字,什么“天倒酬勤”,什么“有容奶大”等多得數不勝數。而社會調查和統計的結果是:拼音輸入法出現的錯誤率是字形輸入法的9倍。長期在電腦、手機上“打拼音”,造成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寫字,有“提筆忘字”經歷者超過95%。

  【點評】

  發軔于中原的方塊字,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記憶。崛起于首都的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用河南人的精氣神,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與創新,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點評人:

  高保群,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之王永民 數字時代“拯救漢字”的踐行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8-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