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樁故事是魯山縣背孜鄉一直流傳下來的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演出。每年正月,過罷初五,扮高樁故事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不少村民自告奮勇,商戶們都大力支持,出錢出物。為把故事扮的仙、奇、險,扮裝師從設計、焊拐子,繪塑,都層層把關,故事高層的小演員也是精心挑選的。“故事”總裝高度一般在12米上下。分上中下三層,最高的一層為“頭裝”,小演員的年齡在三四歲之間,體重不能超過15公斤。多取古代戲劇故事。將劇中主角置于最高層,和主角有關的人物站在第二層。精彩之處在主角立足之處。主角多扮演女性,“三寸金蓮”踩在迎風顫抖的花草枝葉上,或其他無法立足的小道具上,令觀眾“提心吊膽”。其技巧在于巧妙地掩藏支點。主角的“小腳”是假的,其真腳連同身體被緊裹于白布內,固定于鐵拐之中,穿衣裙掩蓋,爾鐵拐卻從第二層人物舉起的衣袖中或所拿的武器中悄悄伸下,與第三層人物所站之平臺連接。高樁故事在行進過程中,下邊有數根彩紙纏成的支桿不停地支扶高層的主角,支桿上端有弧狀拐木,卡于主角胳膊窩下,以防意外。驚險絕妙的表演使觀看的人為之震動、驚嘆。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