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紅牛主產于郟縣、寶豐、魯山、汝州四縣市。現存欄總數為28.064萬頭。主要分布于郟縣的大李莊、王集、白廟、渣元等鄉鎮,存欄10.4萬頭;寶豐沿汝河兩岸的石橋、趙莊、鬧店、李莊、周莊、商酒務等鄉鎮,存欄4.6萬頭;魯山縣主要以辛集、張官營、滾子營、馬樓、讓河等鄉紅牛分布最集中,現存欄 5.2方頭。汝州市與郟縣接壤的紙坊,尚莊、小屯、焦村、騎嶺等紅牛飼養比較集中,量多質優,總存欄數1.56萬頭。
郟縣紅牛體格中等大小,結構勻稱,體質強健,骨骼堅實,肌肉發達。后軀發育較好,側觀呈長方形,具有役肉兼用牛的體型,頭方正,頓寬,嘴齊,眼大有神,耳大且靈敏,鼻孔大,鼻鏡肉紅色,角短質細,角型不一。被毛細短,富有光澤,分紫紅、紅、淺紅三種毛色。公牛頸稍短,背腰平直,結合良好。四肢粗壯,尻寅長稍斜,皋丸對稱,發育良好。母牛頭部清秀,體型偏低,腹大而不下垂,膏甲較低且略薄,乳腺發育良好,肩長而斜。2006年,郟縣紅牛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