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市滾河上游有一座龍頭山,龍眼、龍鼻、龍耳清晰可辨,一泓泉水從龍嘴瀉下,落地成潭,名曰:龍泉湖。
湖邊有個村子叫龍泉村,住著十幾戶善良、勤勞的人家,世代以種田、捕魚和打獵為生。村子里住著一位疾惡如仇、勇猛強壯的孤兒二郎和一位樂善好施、足智多謀的教書先生李先生,村民有什么事都找他們商量。
不知什么時候,湖里來了一個黑魚精,仗著他舅在天庭當御史,無惡不作,坑害百姓。而東海龍王為了討好御史,明明知道黑魚精心術不正,不僅賜他為“金甲神”,設“金甲廟”,封為“小龍”,還讓他掌管龍泉湖雨水的令旗,而且把最心愛的小龍女許配給了御史。
從此,黑魚精更是肆無忌憚,胡作非為,刁難百姓,長時間不降雨,山間的溪水都斷流了,湖里更是水干地裂。老百姓無法生存,忍無可忍,只好抬著全豬全羊去金甲廟給黑魚精上供,求他大發慈悲,趕快降雨,拯救蒼生。誰知黑魚精竟然不要這些,只想要十七八歲的妙齡少女。百姓們氣得肺都快炸了,只得去找李先生和二郎商量對策。
這天,二郎去山里打獵正準備回家,正好碰上李先生和眾百姓,聽了黑魚精的惡行,非常惱火,決定帶領大家打井找水。
晚上,二郎正在家準備工具,忽然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只見一個漂亮的姑娘站在門前。一問才知道,姑娘為了尋親,走路迷失了方向。二郎說:“我帶你去找你的親戚。”姑娘說:“不忙,你的衣服破了,我替你補好再去不遲。”二郎把衣服脫下,給了姑娘。姑娘邊補衣服邊打量著二郎,被眼前這位英俊勇敢的少年郎打動。二郎也偷偷看姑娘,打心里喜歡上了她。
不一會兒,衣服補好了,二郎穿上衣服正想帶姑娘走,姑娘笑著說:“二郎,你看。”二郎往外一看,竟然下起了蒙蒙細雨,連湖內也是碧波蕩漾,美麗如畫。
二郎問姑娘是怎么回事,姑娘這才說了實話。原來她就是龍女,不愿意做御史的小老婆,在母親的幫助下逃出龍宮,來到這里,并說要留在人間。
后來,鄉親們知道了這件事兒,紛紛前來向龍女道謝,噓寒問暖。鄉親們看龍女美麗善良,二郎英俊勇敢,真是郎才女貌,就提議讓李先生主婚,為二郎和龍女完婚。二郎和龍女含情脈脈,低頭淺笑不語。
于是,大家齊心協力,將二郎的茅屋裝飾一新,貼上大紅喜字,為二郎和龍女穿上婚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送一對新人入了洞房。從此,二郎和龍女恩恩愛愛,相敬如賓,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不久,黑魚精知道了,就到天上向御史告狀。御史正等著與龍女成親,婚期都過了三天,還不見新娘,正要找老龍王算賬。一聽外甥的話,他惱羞成怒,暴跳如雷,帶著黑魚精,來到東海,抓了龍王去天庭告御狀。他們騙玉帝說,二郎是刁民,仗著力大無比,占山為王,強搶龍女為妻,讓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二郎。玉帝聽信了他們的謊話,派托塔李天王帶著天兵天將和老龍王一起去捉拿二郎。
這時,村里人正在敲鑼打鼓、唱歌跳舞歡慶豐收。突然,托塔李天王帶著天兵天將和老龍王來到了這里,鄉親們義憤填膺,紛紛向前迎戰。眾鄉親哪是天兵天將的對手,經過一番廝殺,二郎被托塔李天王拿下,龍女也被龍王捉住。他們還想抓上前勸阻的李先生,只見李先生化作一道亮光,飄然而去。二郎被托塔李天王押送到四面都是水的蛇蝎島,龍女也被她父親帶回了龍宮,準備擇日送到天庭和御史完婚。
龍婆知道了,大罵龍王心太狠,把女兒往火坑里推。老龍王不顧龍婆的疼女之心,執意要把龍女嫁給御史。龍婆心疼不已,為了女兒的幸福,不再忍氣吞聲,請來娘家的九頭大鵬和幾個蓬萊仙妹,和老龍王的魚兵蝦將一陣廝打,擊敗了老龍王,放走了龍女。
龍女和母親分別后,飛快地來到蛇蝎島,只見二郎被拴在一塊大石頭上,胳膊上爬著毒蝎,腿上纏著巨蟒,渾身上下都是血,卻仍然挺胸昂頭,怒視蒼天。龍女撲上去,抱著二郎悲痛欲絕,并把蛇、蝎拉到自己身上。二郎感念龍女一片至誠之心,又把蛇、蝎拉回來,寧愿自己死也不愿連累愛妻。龍女掏出利刃扎破胳膊,流出鮮血,哽咽著對蛇、蝎說:“蛇、蝎,二郎他已渾身是傷,你們不要咬他了,放過二郎吧!我是龍女,三界內誰不想吃龍肝鳳髓?你們只管吃我好了!”
蛇、蝎被二郎、龍女生死相隨、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何況二郎和龍女因為救百姓得罪了權貴,才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蛇、蝎不愿再做傷天害理的事,就咬斷千斤鎖鏈,放了二郎、龍女。他們二人正愁無法出海,只見九頭大鵬從天上飛了過來,馱著他們離開蛇蝎島,到天庭寶殿找玉帝申冤雪恨。
他們來到寶殿上,玉帝正好升殿。二郎和龍女便向玉帝哭訴了黑魚精的惡行和老龍王、御史欺下瞞上的事實。御史仗著玉帝寵信,依然誣蔑二郎和龍女是刁民無賴。這時,太白金星走上殿來,據實向玉帝稟明了二郎耿直勇敢、舍身為民和龍女善良賢惠、拯救生靈的事跡,并述說了黑魚精、老龍王和御史欺壓良善的罪行。原來在湖邊教書的李先生就是玉帝派下去體察民情的太白金星。
玉帝聽了稟報,終于明白了一切,令天將將御史斬首示眾,將黑魚精砍頭刮鱗,丟進油鍋里煎,削去老龍王官職。
玉帝賜給龍女龍泉劍,掌管龍泉湖;封二郎為二郎神,歸了神位。人們為紀念二郎,就把湖南岸的山叫做“二郎山”。玉帝封九頭大鵬坐鎮東南山,后來它化身為崖,就是現在的“九頭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