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多在春節鬧秧歌時作為小場節目演出,過去也和秧歌一樣,具有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和驅邪避災的內涵。
霸王鞭用一根直徑3厘米左右,長度約和使用人的手臂總長相當的竹竿做成的。竹竿的兩端各系一綹紅線繩或紅布條,兩端各橫向鑿一個寬約0.5厘米、長約6.5厘米的小槽,并排串上兩串制錢,每串2至3個。打霸王鞭時,手握霸王鞭中間,在鑼鼓點的密切配合下,一面舞蹈,一面有節奏的敲擊雙肩以腳,竹聲咔咔,錢聲嘩嘩,悅耳動聽。表演者多為青少年,邊舞邊唱歌曲。有時使用碎步、跟步和躍步,增添活躍氣氛。
霸王鞭的基本技巧是用鞭端磕打四肢,民間廣為流傳的就是“老八點”,即:一點磕左手,二點磕右肩,三點磕左肩,四點磕大腿(平抬),五點磕左小臂,六點磕右大腿(平抬),七點磕右腿(平抬),八點磕左腳掌(由身后跳起)。后來,石晉花反復琢磨,創新發展了“四十點法”,即在原“八點法”的基礎上,又加了三個“八點”,兩個“四點”。磕打的位置不只限于四肢,還可磕打手腕、腰、腿外側、后肩等部位,還有雙鞭互磕、觸打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