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年久失修、村民急于拆除的酉盛堂古民宅。本報記者王慶祥攝
古建筑亟待修護
李從玲是張店村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近日,記者跟隨家住張店村的原李口鄉人大主席團主席張雙林、張西村黨支部書記劉懷文、退休后回村里居住的張振洋等幾位老人走進李從玲家的院子時,她正在院里邊壓水,邊抬頭看著家中的老房子,目光中滿是憂愁。
李從玲家的老房子是一座清初的老建筑,五間土磚木結構瓦房,廊柱、廊檐上的木雕精美,只是里外已破敗,墻體斑駁,房頂也漏雨了。老房子是土改時父輩們分來的,它屬于清代一個張姓大戶人家留下來的宅院———酉盛堂的一個大廳。酉盛堂大門上精美的鏤空木雕已經缺損。劉懷文說,前幾年有人要買門上的木雕,房主不賣,誰知到了晚上就被盜走了一大塊。
看到村支書等人來,李從玲又提起申請宅基地的事兒。她說:“房子太破了,老早就想扒掉再蓋,可村里這幾位老人來勸過多次,說啥不讓扒。保護也可以,我們一家人急著住,哪怕劃片宅基地遷出去也行。”
幾位老人表示會盡量想辦法解決,又勸她道:“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很珍貴,是咱的資源,可不敢扒,扒掉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樣的話,張雙林、張振洋、劉懷文等人不知道已經說了多少回,每次有村民想拆掉居住的老房子時,他們總要來回跑著勸說,做工作。
據幾位老人介紹,張店村是一個擁有4000余口人的大自然村,又分為張東村、張西村、張南村三個行政村,現存的古建筑主要分布在張西村。原來這里有明清古建筑1290多間,由于自然災害、戰亂及文革時期的毀壞,現僅存296間,其中保存比較完整的是西官宅和提督府。
西官宅是一進四的大宅院,系清代進士張崇所建,由張崇的后代繼承。西官宅的第三進院保存得最為完整,一座高聳的三層小樓坐北朝南,墻體下半部為紅石,上半部為藍磚,每層都設置有防匪患的槍眼,石窗、木窗鑲嵌在墻體里,樓前設有閱臺。東西配房也是紅石、藍磚墻體,與主樓相得益彰,南邊是三間過屋。
村民張建林一家現在是西官宅第三進院的主人,那座三層小樓閑置著,他們至今仍住在東西配房里。年輕的張建林其實也不想住在老房子里,出門就是大過屋,高高的門臺,來回推車很不方便。他無奈地說:“扒又扒不得,保護也不知咋保護,現在真是拿它沒辦法。”
西官宅第四進院的東跨院保存也比較完整,主樓是一座兩層樓,由村民張玉欽居住,設在室內的木樓梯看起來依然完好。院內的東西配房已無人居住,窗戶、墻體上煙熏火燎的痕跡很刺目,樓體還出現了裂縫。
村民張國振家現在居住的是一座明代建筑,磚木結構,雕刻工藝令人嘆為觀止,石雕、木雕、磚雕上的鳥獸蟲魚皆栩栩如生。這是明代提督張樂舜府第中的一座主房,由于曾翻修過,現今是張店村保存最好也是最豪華的一座古建筑。(王春霞/文)【原標題:張良故里:數千年文化積淀 幾百間古建筑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