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魯班其人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能工巧匠,有關他的傳說,全國各地很多,這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魯班文化,其中不乏建筑和相關工具制作的神奇故事,如魯班在田間勞作,被長有齒狀葉子的小草劃破了小腿,由此發(fā)明了木工的重要工具———鋸;他見鷂鷹在天空任意翱翔,就用竹子和麻繩做成竹鷂,可以三天不落,與墨子所做的木鳶相比,確實更勝一籌;他制成了攻城的云梯和雷車,這些東西在冷兵器時代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有力武器。還有石器、木器、鐵器等工具的制造,許多都與魯班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關系。所以人們把魯班納入神仙的行列,被工匠尊為鼻祖匠圣。但是,由于魯班一生偏重于技術方面的鉆研,并沒有把自己的思想上升到理論層面,留下的語言文字極少。不像墨子有《墨經(jīng)》存世,讓我們能夠見到一個比較全面的墨子形象。目前少量典籍中有關魯班的情況介紹,也是只鱗片爪不成系統(tǒng)。僅見的記載,多數(shù)還是在《墨子》中存留下來。
二、魯班其事
魯班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fā)明家、建筑學家,盡管存留的東西不多,但民間傳說是歷代口耳相授,是歷史的活化石,再加上典籍之中的記載,同樣可以對魯班的歷史功績作出正確的判斷。《墨子·公輸》中曾記載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從這一故事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魯班不但利用高超技術為人們造福,也把自己的技術運用到戰(zhàn)爭之中,為楚國建造云梯等攻城工具。他為什么要幫助楚國呢?因為在當時,魯(魯陽)本身就是楚國北部的小封國,其執(zhí)政國君就是魯陽文君公子寬。當時,葉、魯都屬“方城之外”,葉公沈諸梁被封葉地,實際是方城之外的君主,代替楚王節(jié)制北方諸國,后來,葉公平定白公勝之亂,重新把楚惠王扶上國王寶座,身兼令尹、司馬兩職,集軍政大權于一身,并勵精圖治,安邊睦境,奉行近者悅、遠者來的治國方略,使楚國得到中興。魯陽文君就是葉公培養(yǎng)的年輕有為的軍事將領。公元前475年,葉公沈諸梁主動讓賢于年輕一代,自己歸老于葉以享天年。其后,楚王就封公子寬作了魯陽公,代替葉公掌握楚國“方城之外”的統(tǒng)轄大權,與韓、魏、齊、越等國相抗衡。魯班為魯陽巧匠,實際也是楚國臣民,愛國之心促使他為楚王攻宋獻“技”獻策。這是無可厚非的。
三、魯班之里籍
魯班到底是魯陽人還是滕州人,我們不妨先把幾段下載自滕州網(wǎng)、曲阜網(wǎng)上的文字照錄如下:
1.《古代杰出的民間工藝家———魯公輸班》(盧南喬):一個有才能的人,無論屬于哪方面的,能夠獲得機會發(fā)揮他的才能,表現(xiàn)他的創(chuàng)造智慧,最大限度還是取決于他所生存、活動的那個現(xiàn)實世界的存在,也就是取決于社會環(huán)境,取決于某一個人所處的歷史條件。魯班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歷史條件是怎樣的?我們也可分作兩方面來看。第一,魯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于工藝發(fā)展的有利條件:魯是周公封邑,其子伯禽就封,始稱魯公。這個地區(qū),原為殷代的“商奄”,經(jīng)濟、文化本來就是較高的,往上推,又為“少昊之虛(墟)”,可見開化也是較早的。以后,逐漸向周圍擴張勢力,到春秋時,已經(jīng)“跨三省,共二十六州縣”,成為東方經(jīng)濟、文化,尤其是文化最發(fā)達的區(qū)域。
2.山東發(fā)現(xiàn)的所謂《魯班經(jīng)匠家境》(簡稱《魯班經(jīng)》):師諱班,姓公輸,字依智,魯之賢勝路東平村人也。其父諱賢,母吳氏。師生于魯定公三年甲午五月初七日午時。是日,白鶴群集,異香滿室,經(jīng)月不散,人或奇之。甫七歲,嬉戲不學,父母深以為憂。迨十五歲,忽幡然,從游于子夏之門人端木起,不數(shù)月。遂妙理融通……因游說列國,志在尊周,而計不行,乃歸而隱于泰山之南小和山焉,晦跡凡一十三年。偶出而遇鮑老輩,促膝宴談,竟受業(yè)其門,注意雕鏤刻劃,欲令中華文物煥爾一新……爰是既竭目力,復繼之以規(guī)矩準繩,俾公私欲經(jīng)營宮室、駕造舟車與設置器皿以利民用者,要不超吾一成之法,已試之方矣,然則師之……而其淑配云氏,又天援一段神巧,而所制器物固難枚舉,第較之于師,殆有佳處,內外贊襄,用能享大名而垂不朽耳。裔是年躋四十,復隱于歷山……云游天下,白日飛升,止留斧鋸在白鹿仙巖,迄今古跡昭然如睹……
3.《滕州為魯班故里》:2000多年來,世人皆知魯班為魯國人,可是直到上世紀末,經(jīng)過諸多權威專家考證,才確切地知道魯班的故里乃當時的魯國滕地,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滕州市……我國著名哲學史家、國家圖書館原館長任繼愈先生曾說:“在研究墨子里籍的同時,我發(fā)現(xiàn)墨子與魯班是好朋友,而且還是地地道道的老鄉(xiāng),其故里都在滕州市……”
4.《滕州為魯班故里》:國學大師季羨林生前也留下了“墨子魯班,善國之圣”(滕州古稱善國)的珍貴墨寶。
5.《曲阜人魯班》:曲阜不僅是皇帝生地、孔子故里,而且也是我國工匠祖師魯班的家鄉(xiāng)。在曲阜這片中華民族的沃土上既產生了始祖文化、儒家文化,孕育了孔孟顏曾等文圣先賢,也造就了魯班等一大批能工巧匠……我們編輯出版了《曲阜人魯班》畫冊……
從以上五項引文中,我們可以逐項對其論述進行分析,看魯班故里究竟在哪里?
關于第一條引文中盧南喬先生有關魯班所應產生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立論,我們是贊成的;對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魯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步入較高水平,我們也是贊同的?茖W技術的發(fā)展,是與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緊密相連的。但由此推論魯班必然產生在魯國,就未免有些武斷。而“魯是周公封邑,其子伯禽就封,始稱魯公。”就值得商榷了。西周之初,周之勢力范圍達到中原之后,文王化行南國,使得南方諸部臣服。為了節(jié)制荊蠻,就封周公之子伯禽到魯?shù),即夏、商代即成中原重邑的魯陽。后來,隨著周軍的東征,占領被稱為東夷的齊魯大地,便把魯公伯禽重封到奄地,連國名一并封賞,即歷史上的東魯。所以說,伯禽始封魯國是對的,只不過此魯非彼魯也。盧先生又說:“這個地區(qū),原為殷代的‘商奄’,經(jīng)濟、文化本來就是較高的,往上推,又為‘少昊之虛(墟)’。”考商代的‘奄’,在曲阜附近,所轄也在曲阜周圍,與滕州中間隔有縐、任(有仍氏)、蕃、兒等,與薛南鄰。再往上推,作為少昊之墟的帝丘,離得更遠。在西周時期,魯之南有邾和小邾,再往西南才有滕,無論如何,魯國與滕國是不能劃等號的。
第二條引證,是山東發(fā)現(xiàn)的所謂《魯班經(jīng)匠家境》(簡稱《魯班經(jīng)》)。可以說,此經(jīng)并沒有多少能讓人信服的史料價值。單從“師諱班,姓公輸,字依智,魯之賢勝路東平村人也”這句話,就能分辨出不是今人杜撰,也是古人偽書。魯之賢圣路在哪里?東平村又在哪里?是村里的路還是路中的村?一聽就知道編這個魯班出生地太過“現(xiàn)代”了吧。
第三、四條引證,是把任繼愈和季羨林兩位老先生抬了出來。任先生在他不了解墨子魯陽說的諸多史證、實證、文物考證的情況下,對原來滕州的一些專家所提供的資料給以肯定,并不能成為歷史的定論。許多歷史懸案,都是在不斷發(fā)現(xiàn)和研究中逐步明朗的。何況墨子里籍在魯陽早就出現(xiàn)在古代史學家畢源、武乙的文章和編纂的方志之中,也出現(xiàn)在山東省歷史學家劉蔚華先生的文章里。任繼愈先生把墨子與魯班視為同一地方的人是對的,而且,墨子與魯班還是同門師兄弟。電影《墨子》真實地再現(xiàn)了這一點,他們同在師傅的教導下堯山學藝,精研技術,《墨子》書中的自然科學思想,也許就是兄弟兩人不斷切磋而形成的。
至于季羨林先生的“墨子魯班,善國之圣”題詞,含義非凡,精辟之至。但若說“善國”就是滕州,未免太過牽強。善國者,對于治理國家有利也,正說明墨子魯班二人在中國古代治國理論上的建樹與地位。至于滕州一些人在網(wǎng)上把滕州稱為“古善國”,有點偷換大師的概念了。若把季先生的題詞之善國當國名去看,未免小瞧了這兩位“圣人”。墨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和軍事家,古代稱他為平民圣人,現(xiàn)代稱他東方的德謨克利特(英·李約瑟)、中國古代的和平使者(江澤民)、中國的馬克思(德國《萊茵報》)、唯物始祖、科技圣人(宋健)等;魯班自古以來就被建筑工匠視為鼻祖。豈止是一個小國(滕)可以架得起來的?季老不會不知道這些,所以他說的善國,是個動賓詞組,以為善治國家。說起古善國,筆者倒可提供另外一些資料:2010年6月19日上午,在江陰市月城鎮(zhèn)萬頃良田舉辦了“水韻善溪·農夫果園”開園儀式。江陰政府網(wǎng)說,“水韻善溪·農夫果園”依托萬頃良田生態(tài)經(jīng)濟林果區(qū)的種植基礎,充分發(fā)揮月城水環(huán)境優(yōu)勢,深入挖掘古善國的文化內涵,以水系溝通、綠化造景、水上采摘、游船觀光等為抓手,形成“可賞、可游、可學、可參與”的休閑空間?磥恚K江陰月城鎮(zhèn)才是“古善國”的所在地,其國依善溪而居,故事傳至今日。滕州若要稱善國,只怕人家還不愿意呢。
最后一條,其論不攻自破。曲阜與滕州,究竟誰要魯班,誰是魯國?照應前面關于西魯與東魯?shù)年P系論證。這兒不再贅言。
以上充分說明,認為滕州是墨子和魯班的里籍,都是沒有依據(jù)的,河南魯山才是墨子和魯班的故鄉(xiāng)。魯山現(xiàn)有大量的墨子與魯班遺跡可尋,當?shù)氐哪、瓦、木、石工匠班都尊魯班為祖師,開工、竣工前后必進行拜祖儀式,傳徒授藝都要教授祖師箴言,要求牢記行業(yè)道德。與墨子、魯班相關的木鳶、竹鳶制作,刨、鋸、耬、犁、石磨、石臼原始制作,木工解中心板等民間傳說,更是婦孺皆知。實際上,作為工匠之祖,魯班的傳說和影響已經(jīng)滲透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并不是哪個地方所獨有的,更不能把它當做魯班里籍所在地的依據(jù)。如果僅就此言,全國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算作魯班故里。事實是,魯班故里只有一個,從諸多歷史考古資料證明,魯班里籍就在堯之魯?shù),夏之魯縣,商之魯邑,周初之魯國,春秋之魯陽,今之河南魯山。(楊曉宇)【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