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莊二簧戲屬漢劇,其活動范圍大致在以郟縣茨芭鎮龐莊村為中心的郟縣、汝州、禹州、寶豐諸縣(市)農村。龐莊村的二簧戲起源于清朝末年,最早是由村里的一名落第秀才引進的,原先是地攤戲,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舞臺劇團。上世紀30年代,龐莊村紳士張廷棟、張漢卿為劇團捐資購買了道具,并聘請人稱“大頭黑”的著名藝人授課。后來,在郟縣黃道沙溝煤窯的資助下,劇團在舊折子戲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革和創新。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龐莊村的二簧戲劇團達到了全盛,演出內容主要以“三國戲”和“唐宋戲”為主,演職人員一度超過40人,能夠演出大型古裝折子戲近50部,如《討荊州》、《黃鶴樓》、《過巴州》、《破洛陽》、《四郎探母》、《打焦贊》、《轅門斬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