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1935年11月出生于湖北武漢,河南郟縣人,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河南曲劇”第一代登臺演出的女演員。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會理事,省政協委員,省文聯委員;1979年出席全國第四次文代會,1985年出席全國第四次劇代會。
王秀玲師從于曲劇老藝人王俊卿先生,6歲登臺,有“九歲紅”之稱;1942年隨父在漯河、郟縣、等地學藝;1946年隨父參加“延玉劇社”、“許昌民眾劇社”;1949年在西安“新生曲劇社”參加工作;1955年調入鄭州市曲劇團工作,任演員隊隊長;1960年調入新成立的河南省曲劇團,任演員隊隊長;后省市曲劇團合并入鄭州市曲劇團,1978年河南省曲劇團恢復后又回去工作,1993年7月退休。
王秀玲在六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主演了一百多個劇目,成功地塑造了不同類型的少女、少婦形象。尤以戲劇電影《風雪配》中的高秋芳、《紅樓夢》中林黛玉最為著名,被譽為“活林黛玉”。她的表演細膩、傳神,唱腔甜美、清脆,形成了獨特的曲劇“王派”體系。1957年結業于文化部戲曲演員講習班,授教于藝術大師梅蘭芳、程硯秋先生。同年主演的《花庭會》獲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一等獎;1958年、1959年在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此次共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全國政協禮堂等地演出《風雪配》一劇長達50場。習仲勛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招待全體演職員。主演的《花庭會》被中央電視臺錄像,這是河南第一部被錄像的劇目。老舍、田漢、馬少波等專家在《人民日報》發文盛贊。1959年主演的《風雪配》獲河南省戲曲觀摩匯演優秀獎;1964年在廣州參加中南戲曲觀摩演出,主演的《游鄉》轟動省、港、澳三地,并獲中南戲曲觀摩演出優秀節目獎,后被珠江電影制片廠拍成彩色藝術片;1973年主演的《掩護》獲全國現代戲調演優秀獎;1979年主演的《逼婚》獲全國現代戲調演三等獎;1981年主演的《風雪配》由河南電影制片廠拍攝成電影,并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主演的《掩護》曾吸引了中國京劇院、中國評劇院等國內幾十個藝術團體前來移植、學習;主演的多部劇目被唱片社制成唱片、盒帶,全國發行,并成為團里久演不衰的保留劇目。
幾十年來,王秀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曲劇表演藝術家。如劉艷麗、喬杏娥、秦芳欣、孫玉香、張蘭珍、李衛紅、張曉紅、楊環等,這些演員均已成為河南省、鄭州、洛陽、平頂山等曲劇團的領銜主演,為曲劇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06年5月,在汝州為紀念“河南曲劇”登上舞臺80周年而舉辦的“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上被省文化廳授予“河南曲劇藝術家終身榮譽獎”。2008年2月王秀玲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曲劇代表性傳承人,赴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5月被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授予“中國戲曲表演學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