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劇天使王秀玲
2013/7/31 9:55: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某日,筆者如約到王秀玲老師的家里采訪。依照電話里詢問的地址,在鄭州市緯五路政七街口,我們找到了一棟極其普通的老式住宅樓。該樓前面是狹窄的出行小道,后面則是車水馬龍的大街。
“著名的曲劇表演藝術家就住在這里?”我們當時就產生了疑問。因為在準備采訪之前,記者查閱了王秀玲老師的相關資料:她6歲登臺演出;7歲主演《藍橋會》;9歲以《七仙女》一舉成名,人稱“九歲紅”。她從藝60余年,主演過100余部傳統和現代曲劇劇目!都t樓夢》轟動一時,成為河南曲劇史上的里程碑,她被譽為“活林黛玉”……王秀玲是曲劇閨門旦的優秀代表人物,一生獲得各種獎項無數。2002年“首屆黃河戲劇獎”評選活動中,她是獲得“特別貢獻獎”的10位老藝術家之一;2006年首屆“河南曲劇藝術節”上,她又是獲得“河南曲劇藝術家終身榮譽獎”的3位老藝術家之一(另兩位是張新芳和馬騏)。這樣一位為曲劇藝術貢獻一生,成就輝煌,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居然居住在如此普通、如此喧囂的擾攘市井之中,這令記者在驚異之后,不得不對淡泊名利的老藝術家肅然起敬。
走進王老師的家,她和老伴宋喜元老師(曲胡演奏大師)熱情地讓座沏茶。王老師雖然已年愈古稀,卻仍舊是氣質優雅,風韻不減。“怪不得她塑造的舞臺形象是那么美麗啊!”記者在心里暗自驚嘆。
記者掃視他們家里的景象,也似極其平常的普通百姓家。狹小的客廳僅有一張餐桌的位置,只好當作走廊,另把一間居室改做“客廳”。“客廳”的擺設也非常簡單,一般的沙發、茶幾、木柜,21寸的舊彩電,最奢侈的壁掛空調還是兒子孝敬他們的。
王老師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我們家就這個樣兒,叫你們笑話了。”
記者說:“王老師,象您這樣的老藝術家,一輩子都過著普通人的日子,跟現在的明星大款可沒法比呀!”
“時代不一樣嘛!”王老師笑笑說,“人家在《梨園春》打擂,唱一段戲都能得到成千上萬的獎金,年終賽擂主能得一輛小轎車,我們老一代的,唱一輩子戲也掙不了一部車。”
“您一生獲得過那么多獎項,有過物質獎勵嗎?比如獎金什么的。”記者問道。
“沒有,都是獎狀、獎牌啥的。我們都不計較這些,觀眾和領導認可咱,給咱榮譽就夠了,咱也不圖別的。”
是呀,王老師都退休15年了,他和老伴一直過著平淡、平凡、平靜的日子,和街坊鄰居一樣去市場買菜,到公園晨練。如果不是她時常忍不住唱上一段,如果不是她字正腔圓,優美動聽的唱腔,別人真難相信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活林黛玉”,她就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
記者又問:“王老師,您唱了一輩子曲劇,也得到了無數的榮譽,您感到最幸福最難忘的是什么?”
“是到文化部學習、上北京演出和被毛主席接見。”
1956年,她到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戲曲演員學習班”深造。臨行前她做了精心的準備。她拿著團里補助的70塊錢,做了一條呢子褲,買了一雙豬皮鞋,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漂亮的。她說:“我平常是不太講究穿戴的,那次為啥要精心打扮呢?因為那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形象問題,我代表的是整個劇團的形象!”
1959年,鄭州市曲劇團帶著《紅樓夢》、《風雪配》等劇目晉京匯報演出,年青的王秀玲和她的同行們雖然十分激動,但也非常惶惑。河南曲劇能否被北京觀眾接受?他們的表演會不會被北京觀眾認可?這些他們心里沒底,甚至是一點自信也沒有。出乎意料的是河南曲劇以王秀玲主演的《紅樓夢》、《風雪配》等一鳴驚人,轟動京城。原計劃10場的演出居然增加到50場,還進入中南海、政協、釣魚臺為國家領導人和貴賓表演。
那年的國慶節,王秀玲接到通知要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見,當時她的激動和興奮是無法言表的。她在北京和鄭州等地演出時先后9次受到過毛主席的接見。
王秀玲以她秀美的扮相,甜美的唱腔,委婉細膩的表演征服了廣大觀眾,賦予了曲劇優美絕倫的藝術魅力,也極大地擴展了曲劇藝術的影響力。
她是河南第一代老藝術家里最年輕的一位。這代老藝術家們有著共同的精神品格——任勞任怨,淡泊名利,勤謹做事,低調做人。
王老師回憶她打小跟著戲班子四海漂流,餐風露宿,經受了無數的艱辛磨難。后來雖然成了國家正規劇團的演員,但他們的生活一直都比較清貧樸素,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待遇。現在住的房子是80年代初劇團分給她的,以當時的標準算是高的,因為她在劇團的資歷比較老。對此,她已經很滿足了。
老藝術家們為事業、為藝術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們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不可估量的。然而,他們卻從不居功自傲,追名逐利。他們唯一的愿望就是讓他們的藝術得以傳承,發揚光大。王秀玲老師的話或許能代表老一代藝術家的共同心聲:“我們個人不要求什么,只要有安穩的生活保障就行了。我只是覺得老藝術家的身上積累的經驗、知識就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希望上級領導和社會能夠重視起來,讓我們有機會發揮余熱,為培養后繼人才盡點力量。”
其實,王秀玲老師40歲就開始收徒了。退休后,她把主要精力用于培養學生。她門下弟子有十幾位,大都活躍在曲劇舞臺上。在首屆曲劇藝術節上,有10位演員被評為“河南曲劇十大名旦”,其中的7位——劉艷麗、喬杏娥、楊環、李衛紅、張蘭珍、孫玉香、張曉紅等都是她的弟子。真是名師出高徒!對于弟子們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王秀玲老師非常欣慰。
王秀玲是為曲劇而生的美麗天使,她的血液里天生包含著曲劇情愫和藝術天賦。因為她出生在梨園世家,她的父親王俊卿老先生就曲劇藝人。
曲劇天使王秀玲把曲劇唱活了,唱火了,唱大了。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曲劇的優美,并為曲劇而陶醉。所以,對于曲劇藝術她貢獻巨大;所以,對于她的藝術人生,她問心無愧。但她卻有種遺憾,就是想把她數十年來在表演中積累、感悟、總結出的經驗寫成一本書,給年輕的曲劇工作者提供些指導幫助的愿望無力實現。出書要花錢,可她囊中羞澀,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文摘自《河南戲劇家》作者:李富春【原標題:曲劇天使王秀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戲劇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