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風風雨雨,十幾年生活艱辛。日前,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魯山縣瓦屋鄉紅石崖村,采訪楊淑彩十幾年精心照料雙目失明丈夫一事時,敬重之情油然而生。
細心照料未婚夫
楊淑彩家住魯山縣背孜鄉葛花園村,經人介紹,認識了魯山縣瓦屋鄉紅石崖村的李書立。1995年1月,兩人訂婚。就在兩人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時,一件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了。1996年12月17日,當時在梁洼煤礦上班的李書立因放炮發生事故,雙目失明,左臂骨折,身上多處受傷。連夜趕到醫院,楊淑彩心如刀割,但她強忍淚水,安慰李書立:“不要難過,現在醫學發達了,我們用好藥、進好醫院,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她堅持每天給李書立穿衣、洗臉、喂飯,細心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40天后,李書立身體漸漸恢復,但雙目依然失明。40天的朝夕相處,李書立被楊淑彩的善良深深打動。考慮到自身的狀況,他毅然對楊淑彩說:“你這樣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我已經心滿意足了,你對我的好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我已經成這樣了,不能正常生活,也不能出去工作,我不能耽誤你的青春。退婚以后,你找個好人家吧。”聞聽此言,楊淑彩哭著說:“你父母早亡無人照料,正是需要我的時候,我不管你誰會管你?我們既然訂了婚,我就是你的媳婦,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哪怕以后吃糠咽菜我也要和你在一起。”
李書立出院后,楊淑彩毅然和他結了婚。
一心持家不畏難
婚后的生活異常艱辛。楊淑彩流過淚、嘆過氣,但一心持好家的決心從沒改變過。
紅石崖村海拔988米,人均耕地不足0.4畝,生活條件惡劣。婚后,她和丈夫住在離村子兩三公里的山洞中,一睜眼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下雨時,上面滲雨,下面進水;冬天天寒地凍,洞內冷風颼颼。楊淑彩任勞任怨,勤儉節約,穿的是打了無數補丁的衣服,孩子們穿的也都是村里好心人送的。就這樣,他們在寒冷又潮濕的山洞里住了將近兩年。
春耕夏鋤,天天勞作,沉重的生活壓力使楊淑彩更加堅強。她說:“條件差,生活苦,但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為了孩子、為了書立,就算累斷筋骨我也要堅持下去,永不放棄。”天好時,她會手拉李書立在羊腸小道上轉轉,讓丈夫少點兒寂寞;晚上,她用心教子女讀書、寫字。如今,女兒已在魯山縣一高就讀,兒子在瓦屋中學就讀。
盡心盡力幫鄉鄰
楊淑彩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婦。
嫁給李書立后,雖然日子清貧,但楊淑彩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年,村里的青年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空巢老人日漸增多,她就主動為這些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村上吃水困難,無論是赤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大雪紛飛的隆冬,她每天準時給老人挑水。老人們感嘆:“書立娶了淑彩這個好媳婦,我們老年人也跟著沾了光。”70多歲的老人朱苗,子女在外打工,患病了無人伺候。楊淑彩主動到朱苗家里噓寒問暖,幫助做飯,帶她到瓦屋衛生院去看病。村上的幾個老頭該理發了,去理發店路途又遠,于是對楊淑彩說:“你幫我們理理發吧。”楊淑彩有點為難,說她還真不會理發。為滿足老人們的要求,她立即學習,就用推子把幾個老人頭發推得干干凈凈。一來二去,楊淑彩逐漸掌握了理發技術。現在,紅石崖村有好幾個老頭都是她給理的發。
多年來,楊淑彩的事跡深深感動著村民們,她家先后被鄉里、村里評為“文明家庭”“平安家庭”。2008年3月,楊淑彩家被評為平頂山市“和諧家庭”。日前,楊淑彩還被評為“鷹城好媳婦”。(本報記者段孝和)【原標題:用柔弱身軀奏響愛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