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考證,葉公所好之“龍”與中華民族崇尚“龍”文化有關。葉公涂刻在器物上的圖案,是水利灌溉之龍——引水工程。
為了開發葉縣東、西二陂灌溉農田,葉公曾在墻壁上畫了一幅施工水系圖。一天,一位來訪客人把壁上的水系圖當成了群龍起舞圖,就毫不隱諱地說:“人言葉公好龍,我看葉公并非真的好龍。”葉公問:“此話怎講?”客人回答說:“風從虎,云從龍,圖中之龍不畫云,故從得知。”葉公笑曰:“我只想引龍出水,不求騰云駕霧。”客問:“何謂引龍出水?”葉公說:“鑿渠引龍,龍就出水了。”客又問:“群龍真可以引出水嗎?”葉公說:“少引則宜,多引則懼。”客又問其中原委,葉公說:“引一龍需工千額,需糧萬斛,所以不可不慎重。”由此可知葉公所好“龍”,是水利之龍,所懼之“龍”,是怕引水工程過分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葉公臨終時留下遺言:“勿以小謀敗大作,勿以嬖御人疾莊后,勿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根據《周禮》規制,葉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
在今葉縣舊縣鄉的葉邑故城,春秋時期是楚國北方軍事要地,這里有許多貴族墓葬,發掘出土許多國內罕見的文物,受到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澧河岸邊的這片田野,就是已發掘過的楚墓所在地。首席記者 李紅軍 文 圖【原標題:葉邑故城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