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傳統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平頂山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軋琴的歷史

2013/7/31 9:03:17 點擊數: 【字體:

軋琴的歷史

    軋琴是最早出現的拉弦樂器,大約在唐代出現,后流行于民間,近代少有應用。

  軋琴:又稱“軋箏”,我國最初的拉弦樂器。歷史悠久,形制古樸大方,音色細膩柔和,演奏方法獨特。是河北地方戲曲武安平調的伴奏樂器。流行于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西東南部等地區。
  
    唐初(公元七世紀)我國民間就出現了軋箏,宋代陳暘《樂書》卷一百四十六中:“唐有軋箏,以竹捫其端而軋之,因取名焉。”它是在彈弦樂器箏的基礎上,經過改制而逐步形成的。最早的軋箏,構造基本和箏相同,七弦,用竹棒擦弦發音,軋箏可說是我國拉弦樂器的最初形式。

  皎然是首先記錄軋箏的唐代詩人,他在《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軋箏歌》一詩中曾描繪了軋箏的演奏形式和邊彈邊唱的生動情景,甚至把演奏軋箏所用的竹棒和絲弦的產地也都實錄下來。這充分說明軋箏在唐代民間已經流行,只是尚未在宮廷樂隊中使用。

  到了南宋(1127~1279),軋箏在民間普遍使用。在南宋的宮廷宴樂中,也占有相當的地位,在宋、元的繪畫里也有生動的描繪。到了清代,軋箏發展到十弦,已與今日的軋琴相同了。

  軋琴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就是河北南部的地方戲——武安平調的伴奏樂器。軋琴音量較小,音色柔細,現已發展為十一或十二弦,用馬尾琴弓拉奏。廣西壯族民間樂器“七弦琴”,即瓦琴,福建莆田地區樂種“文十音”中的文枕琴等都是類似軋箏的樂器!驹瓨祟}:軋琴的歷史】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古韻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