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990年版的《魯山縣志》標示,四棵樹河曾名清水河。開發旅游以來,團城鄉境內的龍王廟溝因林濾水清,遂以清水河揚名遠近。龍王廟溝是四棵樹河下游的較大支流,源出團城鄉西部那片連綿不絕的山地。最高的棋盤山(原名滑石山)海拔1093.4米,與四棵樹鄉的五垛寨山一脈相連。五垛寨山東望不遠
,是海拔792米的老演藝山。站在老演藝山上往東北看,有一嶺相連的兩個山頭,一是海拔874米的馬野寨山,另一座就是帽式山。
這是一片林木叢生茂長的山地,人們做過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聽任樹林和灌叢把幾乎所有的山坡蓋得嚴嚴實實。這里的居民大都不吃河溝里的水,他們的水管直接插進山坡上的巖泉或是樹根下隨便涌出的溪流里。房子后面是山林,房子前面也是山林,隨時都可以找片林間空地坐下來,聽到的看到的都是滿滿當當的好。水是清的,山是香的?匆姾涂床灰姷镍B兒這兒一聲那兒一聲地叫個不停,成群的蝴蝶落在水邊的光地兒上,翅膀一開一合,不近看你會認為它們是花兒。到雨季,林子里不只是野草莓和礫石在發光,蘑菇們拱開落葉,爭相亮出渾圓的腦袋,那才真喜歡人呢。
清水河的最高源頭在老演藝山北坡,三條溪源都在花園溝行政村。
岔向石磙坪組后石籠自然村的那溝水最大,平時溪流攏起來比桶還粗。村子是因為有塊地凈是石頭,祖祖輩輩刨不凈而得名后石籠。村后有處渾巖大石墻,石色暗紅,高約20米、寬15米余。石墻中間有道光水槽,溪落成瀑。石墻上面砌有兩口泉井,早先供100多口人飲用。幾年前人搬走了,留下空房五六間。房屋所近,林子旺盛茂密,泉井北邊八九米,有兩棵兩人摟抱不住的榔榆,連根又生出六棵水盆粗的小榔榆,虬根屈曲糾結,隱隱路徑自樹根上繞過。南邊緊挨著泉井的,是兩棵柳樹。也不知何人何年所栽,樹干兩人摟不住。有一棵中間空了,能站人。相距兩三米,又有一棵一摟多粗的柳樹,是又一代了。
沒人后山就野了,樹瘋長,藤蔓類也樂得攀來爬去,把原來的路也封住了。人走了山花照開:映山紅、野生的桃、杏、梨,還有柴胡、桔梗、老鴰扇(中藥射干)、孔雀花、蘭花、菊花,多了去了。林子里野果也不少,有土名八月炸的,長得像木瓜,吃仁,非常甜。還有拐棗、櫻桃、獼猴桃,野葡萄、野板栗,全都是動物們的口糧。畫眉、喜鵲、紅嘴雀、烏鴉,兔子、獾、果子貍、山雞,叫不上名兒的就更多了。還有蟒蛇,說不定啥時候就能遇見,碗口子粗,不咬人,嚇人?斓綔峡冢蟀队袎K八尺寬、丈把長的大塊頭,活像一頭順河往下去的牛,人們叫它石牛嶺。溪流2公里,到陽坡根兒和漆樹坪來水匯合。漆樹坪溝,長約4公里,水量約桶粗?厣饺矗谄針淦鹤匀淮迥仙狡律,也有大石墻,俗稱南天門,巖壁上護有厚厚的蕨類和灌叢,瀑高5丈,飛流一股一股傾落,跟盆潑似的。瀑上澗流一直通到與南召縣分界的老君廟山,山林密不透風,無路可行。還有一條二道溝,水量與漆樹坪溝差不多,明水源頭在東溝自然村東60米處。奔流3公里,三水歸一。
花園溝全村736口人,100多畝地都已退耕還林。山間峭石多,石棚也多。老虎豹子都走了,這里就成了野豬的天下。與花園溝相鄰的牛王廟行政村,1300口人,人均三分地,現今溝溝岔岔的地都種不成莊稼了。村主任家去年種了一畝半玉米,估摸著能收300多公斤玉米棒子呢,兩晚上沒看好,就被野豬拱成光稈了。多時一群有十來頭,大的150多公斤,根本看不住。早年一溝兩岸都是稻田,現在只剩柳樹塘組還種有五六畝。村里有400多口人外出打工,撒遍全國各地。
右岸馬別溝,自馬野寨山蜿蜒而來。溝因北邊50米處的山埂上有塊馬別石而得名。傳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到這里,馬腿被石頭別斷了。此說有點牽強附會,那塊灰白色的石頭長約30米、高十五六米、寬七八米,澀不拉碴的,樣子像螞蟥。螞蟥俗名螞鱉,若這樣解說溝名,比較可信。山坡上的雜木林中有李姓人家獨居,上屋5間,東西廂房6間,都是瓦頂土墻。廂房已被淋塌了,上房還在。全家6口人,4個孩子都出去打工去了,剩下老兩口守在家里。馬野寨北坡山根散泉成溪,四條500多米長的溝岔在李家門前匯流,水量只有花園溝的1/4。向下去溝壑陡窄,兩岸冠樹幾相接。兩公里到大坪自然村,與花園溝水并流。大坪自然村西河左岸有一條瓦房溝,水量和馬別溝不相上下。明泉出自天坑山東坡根,在羊圈自然村東200多米處散流而出。天坑山有石寨,斷續,呈半圓形,墻寬3米、完好處高約三四米。晴天站在山上能望見魯山縣城。樹林很密,上山去只有村民走的小路。出寨東去百米,有榔榆,人稱萬年榆。主干四個人摟不住,老樹下還有幾棵一摟多粗的小榆樹。溪溝繞過羊圈自然村,再上去俗稱龍潭溝,一直通到界上莊自然村。
瓦房溝自然村上800米處,有道高約80米的瀑布,相隔七八十米,又有一道50米高的滑瀑。寬時超過5米,旱時水幅也有兩三米。一溪清流到石坎自然村匯入花園溝,古稱龍王廟溝,今名清水河。(曲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