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水庫(舞鋼市旅游局提供)
賈崗河舞鋼境內的支流還有3條,一是發(fā)源于尚店鎮(zhèn)王莊村的料莊河,長約6公里,東流至料莊村匯入;二是發(fā)源于尚店鎮(zhèn)賈溝村至圪當趙村匯入的蔡莊河,長約9公里;還有一條7公里流程的王老莊河,發(fā)源于尚店鎮(zhèn)賈溝村,王老莊村建有庫容63萬立方米的水庫。2007年,舞鋼市水利局借南高北低的地勢,在尹集鎮(zhèn)的梁莊、軍王等6個行政村和尚店鎮(zhèn)的朱莊、王老莊行政村興修自壓節(jié)水灌溉工程。2011年春,僅這座小型二類水庫就澆了4000多畝小麥,將早先的大水漫灌效益提高數(shù)倍。王老莊河在尚店東南匯入賈崗河。
龍泉河源于舞鋼西南部的一片淺山丘陵,長不足20公里,是賈崗河最長的一條常年支流。楊莊鄉(xiāng)龍泉村村西有座龍泉山,遍生栗樹,叢草繁茂,這里是龍泉河的源頭。潛水自西部的風磨頂山肚子里滲過來,形成一片奇特的高坡濕地,挖一米多深,就有清泉涌出。風磨頂東麓和北麓還有四眼明泉,水質甘甜,水溫常年都在18攝氏度。每屆隆冬,水煙氤氳,蔚為奇觀。村西河道右岸有股二寸管量的泉水自山上湍流而下,雨不增,旱不減,養(yǎng)有20畝稻田,這就是龍泉。聽村里人說,龍泉溪分明河、暗河,一股溪水隱入地下直通馬鞍山南坡的龍頭山。那里有塊酷似龍頭的山巖,泉自巖下涌出,四季不絕。據(jù)傳,民國初年,龍頭山下的馬莊有位李姓村民,曾經(jīng)把一對鴨子放進龍嘴里,7天后從龍泉村附近的一口水井里浮了出來。
龍泉河雖因龍泉而名,實地察看,卻發(fā)現(xiàn)另有源頭。自龍泉村上行約500米,有座建于1962年的三岔口水庫,上游流域面積1.93平方公里,庫容66.5萬立方米。有三道山水匯聚庫中:西北是大荊扒溝,正西是關爺溝,還有一條自左岸小山夾縫涓涓而來的皮道溝。水庫左岸的黑石嘴自然村西尖山東南坡,有處被村民稱為“鐵古坑”的古代冶鐵遺址。2001年9月15日,有人在坑東的河溝里撿到一塊高16厘米、寬14厘米、厚4.5至7厘米、重3.75公斤的鐵渣混合體,形狀酷以“羅漢”。村西南2公里,有龍泉劍鑄造遺址;東南2.5公里,又有翟莊古代冶鐵遺址。
繞過水庫上一道緩坡,就是三岔口村。農舍與山丘雜處,黃牛與山巖結伴,溪水繞院落潺湲。樹大且多,板栗、柿子、沙梨,一樹一樹正被雨水洗得明艷,周邊的枳棘也掛滿了蜜橘似的果實。聽村民說,這道水特別甜,磨豆腐不但出得多,還比別處的好吃。
跟隨汩汩水聲上行,河道里巖板碎石相間,時有養(yǎng)食用菌的人攔起水壩,清清一潭,扔根塑料管,噴云吐霧,灑向連排成棚的木耳、香菇,一桿桿都是支棱棱的鮮嫩。
最上面那座山遍生荊灌,山根下的村莊就叫大荊扒。五戶、三十多口村民。早先家家都編荊笆、籮筐和簍子。山上的荊條越殺越旺,用之不竭。近些年沒人編了,荊棵子也五股六岔不成條兒了。跟隨村民陳西林溯水而上,撥開荊叢,趟著沒膝的荒草爬到半山坡。翻一道10多米寬、20多米長的裸巖陡坎兒,就見山坳里有一大片密林,村里人叫它燕兒窩,龍泉河的最遠的明水源就在這里。泉水已被砌進水泥池,裝上管子,就是自流“水塔”,供下面幾個村的人飲用。聽陳西林說,這里的泉水也是從風磨頂滲過來的。三岔口正西那道關爺溝,從山那邊的大埡口村宋莊過來,1.5公里進入三岔口水庫,兩溝同源。三岔口水庫壩下的溝水時明時滅,下行一華里與龍泉河匯聚。經(jīng)曹灣、柏莊、黑山嘴,到陡溝村的袁老莊自然村注入賈崗河,這是一條常年溪流。
龍泉河為什么以龍泉名之?據(jù)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記載:“西平,縣有龍泉水,可以砥礪刀劍,特堅利”,“是以龍泉之劍為楚寶也。縣出名金,古有鐵官。”又據(jù)《晉書·地理志》載:“西平,故柏國,有龍泉,水可用淬刀劍。”晉代的孟康也說:“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劍,特堅利,古龍淵之劍取于此水。”水為劍名,劍揚水名,氤氳著濃郁而又古老的文化氣息。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除了龍泉河兩岸的冶鐵遺址和鑄劍遺址,舞鋼市區(qū)所在的埡口、鐵山,武功鄉(xiāng)田崗村的溝頭趙,尹集鎮(zhèn)梁莊村的許溝等地,相繼發(fā)掘出多處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古冶煉場、采礦坑、燃料供應地、工匠生活區(qū)遺址。現(xiàn)在的八臺、廟街、棗林、尚店等鄉(xiāng)鎮(zhèn),早在春秋柏子國之前,就有先民聚居,他們煉銅冶鐵,制造農具。有火有陶有銅鐵,農耕文明的稻麥始才涌起千層浪,蠻荒古老的大地煥發(fā)出了勃勃生機。經(jīng)春秋到戰(zhàn)國,群雄逐鹿中原,絕世名劍合伯、龍泉、太阿、工布、干將、莫邪應運而生,“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這些光耀古今的名劍,在這片曠山麗水間衍生出多少武功超絕的俠客和抑強扶弱的江湖傳奇,至今仍在民間流傳。
1970年,國家在馬鞍山南麓興建舞陽特厚鋼板廠,1972年3月成立河南省平舞工區(qū)市政建設處。1973年12月,劃舞陽縣南部6個公社為獨立的行政區(qū)域。1990年9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設立舞鋼市。從此,一個懷山抱水的現(xiàn)代化都城,為浩渺的歷史長空增加了一顆燦爛新星。古老的冶鐵文化,奏出了更加雄闊宏麗的現(xiàn)代進行曲,在大江南北數(shù)不清的戰(zhàn)略要地,在漠漠太空,燦若星辰,蕩氣回腸!2010年4月,舞鋼被命名為“中國冶鐵文化之都”。追根溯源,正是由于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的古文明的滋養(yǎng),才綻放出了如此絢爛的鋼鐵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