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水經注]北湛河古今

2013/11/12 16:07:55 點擊數: 【字體:

 
    橫跨許南公路的建設路立交橋北去約200米,有座公路橋標稱“烏江河橋”。這是當代人對烏江河的一種記憶,若依舊名,應叫它北湛河橋才對。橋下河水東流,一年四季不下一個流量。

    據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版的《葉縣志》所述:“湛河,分東、西湛河,位于縣境北部。西湛河發源于平頂山市新華區陽鎮馬跑泉,自遵化店鎮祁營村入境,又稱白龜山北干渠,經韓莊、溪莊水閘進入沙河。東湛河原是湛河支流,發源于平頂山市衛東區馬棚山,入洪莊楊鄉流經桑樹賈、曹李、石王、湛河董村,此段為葉縣與襄城縣的界河,由湛河董村折而東南流,經麥劉、唐馬,至煉石店村東北注入汝河,全長15公里,流域面積87平方公里,泄洪能力為575立方米/秒。”

    東湛河是葉縣人的稱謂。在上游,因為它位于以湛河命名的白龜山水庫北干渠之北,俗稱北湛河。近年,馬棚山東麓的泉源和浮源都已斷流,河道里流淌的,是來自十礦、八礦和沿途居民區的排水,水質渾濁不可用。2000年后,造成河水嚴重污染的小企業相繼被拆除,如今流到葉縣洪莊楊鄉的裴昌廟、姜渡口,就有人泵河水澆地了。

    馬棚山距市區中心約5公里,東南坡的山坳里有一片樹木茂盛的溝壑,右岸那座金字塔一樣的山頭就是金牛山。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版的《郊區志》對山名的由來這樣記述:“金牛山背依馬棚山,東接焦贊山,形體東肥西瘦,西巔突起四塊巨石,活像牛的雙耳雙角,巨石下端端正正生有一塊門扇石,石下淌出一股清泉,飛濺而下,四季不斷,酷似牛在反芻倒沫。故名。”另據神話傳說,很久以前,每天夜半三更,牛嘴一張,就有一個金人趕著一輛絳紅大牛獨轅金轎車,巡視中原大地,每遇生病的路人,便扶上車,護送到家。災荒年景,還會拉出黃燦燦的金子,救濟庶民。這應該是原汁原味的民間文學。在現實中,金牛山真的能出黃金,那是對勤勞者的酬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上徐村有村民承包金牛山,砌山石為堰,植花椒成籬,栽種大紅甜、青皮甜、天紅淡、三白甜等優質石榴260萬株,還間種大棗、甜柿、蘋果、沙梨和蜜桃。十幾年過去,火紅的石榴花開遍了方圓所近的丘陵和荒坡。2008年,這里成為“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2009年,又被命名為“石榴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春華秋實,使薄弱的植被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酈道元《水經注·汝水》中稱湛水為湛浦,浦者,水濱也,另一層意思就是通大河的水渠。“……湛水又東南逕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陽縣北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東,于汝水九曲北東入汝。杜預亦以是水為湛水矣。《周禮》:荊州,其浸潁、湛。”酈道元所引《周禮》,作為儒家經典,有說為周公所著,據考,應成書于戰國時期。書中有這樣的描述:農田以“夫”為單位,一夫受田百畝。夫田與夫田之間的水渠稱“遂”,遂又與“徑”并行于野;每十夫之田間,有較大的水渠稱“溝”,溝上有稱為“畛”的道路;每百夫之田間,有稱為“洫”的水渠,洫上是稱為“涂”的道路;每千夫之田間,有稱為“澮”的水渠,澮上的道路,被稱為“道”;每萬夫之田間,有稱為“川”的水渠,與川相配的路,才稱之為“路”。水成網,田入格,條條大路通王畿。所以湛河雖長不足百里,卻也入《周禮》,是因為早在戰國時,它就分流為渠,澆灌著襄城縣首山以南一眼望不到邊的大片農田。

    湛河,是一條滋養人類文明的母親河,一河兩岸留下的人類足跡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衛東區東高皇鄉蒲城店村北的蒲城店遺址,就是一處含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夏代的二里頭文化和西周、春秋、戰國、漢、宋、明各個時期人類文化遺存的大型遺址,先后發現有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漢、宋等多個時代的房基、窖穴、陶窯、水井、墓葬400多處,出土陶、銅、石、骨、蚌質器物300多件,還有大量的器物標本與動植物遺骸。在夏代房基附近,專家們還發現了夏、商、周、漢等多個時期的20余座墓葬,夏代墓葬中出土有陶觚等酒器及陶圈足盤、平底盆等食器。在商代墓葬中還發現了一串穿孔海貝,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開始使用貨幣。刀耕火種,物物相易的原始農牧漁獵,被貨幣流通的集市貿易所取代,蒲城店就是商品流通的地方,一座古老的“城市”就是這樣誕生的。

    蒲城店遺址緊臨北湛河,1966年10月八礦開工建設,為防河水滲流風井,將彎曲的河道向北推移300米,遠離了遺址。風井圍墻外的青石古潘橋也被埋進路面下。東去六七公里,任寨村還有一座俗名老任橋的古石橋,巨大的石塊也已坍落河水中,精美的雕刻依然清晰靈動。據任寨村的村干部回憶,上世紀70年代,北湛河水最淺的時候有一米多深,十米多寬,水清沙白,葦子青青,菱角漂浮,沿河種有幾百畝水稻。水被污染后,種不成水稻,夏天也洗不成澡了,魚蝦也絕跡了。村前村后的麥田菜地,靠機井澆灌。這幾年上游治理后,水雖然還是渾濁的,卻沒有化學污染,又開始有魚了。老任橋下游十多米處,一條源于八礦的支溝淙淙而下,看上去水質清澈。上游不遠,幾只野鴨子沖上鳧下捉魚蝦,讓人對重現葦青沙白的情景滿懷期待。

    北湛河,是北汝河與沙河匯流前的最后一條支流。(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日報 2011-02-1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