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平頂山 >> 秀美山水 >> 平頂山地理 >> 瀏覽平頂山

水經注:風日流麗滾河源(下)

2013/11/12 17:49:58 點擊數: 【字體:


水經注:風日流麗滾河源(下)

祥龍谷一景。(舞鋼市旅游局提供)

    滾河西源那道澗谷位于舞鋼市與泌陽縣交界的群山之中,原名官平院溝,開發旅游后更名為祥龍谷,森林覆蓋率95%以上,大小澗溪十余條。據景區負責人院克遠介紹,祥龍谷總面積437.2公頃,其中有跌水峽、迎門塔、千丈崖、蝴蝶谷、臥虎溪、升仙臺、觀天院遺址等景點34處,還有臥牛石、點將臺、天足、神仙床等象形石散落在清澈的溪流之中。山不高因樹大林密而清奇,水不大因無數傳說而迷人。

    龍王撞主峰東坡半山腰曾有一片30畝左右的濺水濕地,近年來雨量減少,已被槲櫟、榆樹、野薔薇等雜木和灌叢覆蓋,有4處比較大的控山滲泉匯成一股清溪,自濕地下方的石門淌出。石門寬六七米,兩邊是八九米高的石壁,又名南天門,巖光水滑。百多天無雨,水量不盈寸管,落差大,水聲依然不絕于耳,正應了王維的詩句:“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還有一道清溪,源出龍王撞主峰東北坡海拔800米處的龍洞。相傳,龍洞早先又深又長,洞廳敞亮,龍族的12個兄弟在里面居住。洞口有深潭,碧沉沉地映著藍天白云,誰也不知道潭有多深,潭水清澈甘甜。龍兄弟的仙氣常常化為12道彩虹在上空飛舞。遇到旱天,他們就吸來東海氣流降雨救民。東海龍王得知后非常生氣,使出陰招,每降一次雨,就收去一道彩虹,奪去一個龍兄弟的性命。最后只剩一條龍了,人們為了救他,就在山神的指引下堆柴舉火,火光直沖南天門,驚動了玉帝,東海龍王最終受到了嚴厲懲罰。神龍只在傳說中,眼見的是龍王撞的植被保護得好,清清溪水才得終年不絕。1公里流到石門下,雙溪匯合,此為祥龍谷主源。

    古寺院的晨鐘暮鼓,早已消散在啾啾鳥鳴和悠悠山風之中。據院克遠介紹,遺址后的半山腰有個金壺洞。早年,壺嘴里有泉水噴出,供寺中千余僧眾飲用。后來寺院毀廢,泉水漸枯,眼下只有控山細泉順崖壁滴落。

    右岸的常年支溝臥虎溪,自神仙洞潺潺匯流。溯流而上,澗深坡陡,一路通往尹集鎮的蠻王嶺。嶺原不以蠻王名,據《舞鋼五千年》記述:“南北朝時,太陽蠻酋桓誕擁8萬余眾,據沔水以北、沙水以南,自立為王,在此駐扎。后戰死并葬于此,始稱蠻王嶺。”嶺上有十多畝大的山寨廢墟,殘墻最高處三四米,寨中殘存有點將臺。蠻王嶺西側,有座占地5畝、高約13米的大土冢,即蠻王墓。墓前原有兩排相向的石獸、300多棵大楸樹和古松翠柏,森森然吟風嘯雨,可惜毀于1916年秋天的一場山火。而今唯余山頂那棵合抱粗的大柏樹,亭亭翠冠接白云,依然是一道景觀。關于蠻王的生平事跡,《資治通鑒》中有詳細記載。

    自古寺院遺址下行約5公里,左岸有常年支溝匯入。4公里長的溝谷中有季節瀑布,名飛龍瀑。上源出處的石壁俗名白馬墻,位于龍王撞北麓海拔700米處。溝中有百余畝野生板栗和五六十畝野生櫻桃,年年花盛果稠,堪稱自然奇觀。

    進山門,是十多畝大的九龍戲水壩,平均水深5米余。上游500米有五六畝大、深約4米的放生湖。又500米,是兩三畝大、深1米左右的金水湖。所幸管理者有環保理念,把規則放在山門口游人抬頭就能看見的地方,提醒游人愛護植被,不要把清清澗溪弄臟。2011年春,景區投資買回了火炬松、桐油樹、橡樹、杜鵑等40萬棵樹苗,請附近村民上山栽種。

    祥龍谷水到袁門自然村北與袁門溝水交匯。

    袁門溝到庫壩下已無明水,幸有槐疙瘩溝來濟。袁門自然村和姚崗自然村靠河打有兩個15米深的大口井,供將近500口人吃用。這道溝上源納大綢子印山和小綢子印山浮水,明水在大綢子印山半腰一處30多米高的大石墻淌落,雨季山洪下來時,會形成一道三四米寬的飛瀑。這道水是白石崖溝與官平院溝之間的一條常年支溝。槐疙瘩溝上游俗名捂眼溝,流經吳家、葉家、侯家、康家到紅石崗自然村,全長7.5公里。槐疙瘩自然村北,靠路邊曾有人稱海眼的平地大泉。10年前,泉水還不斷涌出地面,澆種十多畝稻田。后來,河道下沉兩米多,泉水干涸,水田改成了旱地。村民又在河邊建了一眼飲水井,供槐疙瘩、和莊、曹莊3個村民組近400口人飲用。槐疙瘩村北建有溢水壩,每天可供2.5寸管量噴灌機連續抽水3個小時。高莊自然村又有溢水壩,與槐疙瘩村供水量不相上下。河到紅石崗自然村東,竹園溝自左岸來匯。竹園溝源自饅頭山,山根隙泉四季涌流。這片山地和捂眼溝上源那片山地都屬國營林場,往北來地勢漸低,地下水位自然就高。2011年春,村民在竹園溝村河道挖坑筑壩,每天供2.5寸泵連續抽水5小時。另一道壩在村北,水量也不小。上游1公里處的楊家墳坡根有常年泉,供2.5寸泵抽澆4個小時,間歇一個多小時即可再抽。在這段不足兩公里長的河溝中,有透河井供180多口人吃用。

    槐疙瘩溝流到桃崗自然村北,匯濟袁門水庫壩下的干河道,行約兩公里,祥龍谷來水并入。又兩公里至葉樓行政村,左岸有馮李溝來匯。溝中建有5個梯級水壩,大的五六畝、小的兩三畝,平均水深分別在6米、2米左右。水可供150多口村民吃用,澆地百多畝。

    滾河繞過晁莊,在水田橋下與賈崗河匯流后注入石漫灘水庫。(曲令敏)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平頂山新聞網 2011-09-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