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疆,真情共鑄。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姓委員會秘書長任華率任氏宗親與九三學社河南農業大學委員會部分成員一道,于2015年8月29日來到平頂山市魯山縣趙村鎮堂溝村看望最美鄉村老師任宗毓和學生們,捐款捐物共萬余元,對任宗毓的奉獻精神表示鼓勵和慰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博士受邀一同前往調研考察。
堯山深處,鐘靈毓秀。伴隨著孩子純樸、歡快的笑聲,任姓宗親和愛心人士將捐贈的生活用品、學習文具和體育用品紛紛發送給孩子們。看到孩子們露出的滿足笑意,到來的人們竟忘記了一路的顛簸和勞累。滿院清風載不動這份濃濃的愛心,歡聲笑語表述不完這份尊敬之情。許是天公作美,秋雨不期而至。借著秋雨飄落的時間,任姓宗親和愛心人士走進教室聆聽任宗毓講他和這座學校的故事。
任宗毓出生于1963年,幼兒時患小兒麻痹,右腿幾乎不能行走。1980年,任宗毓參加了高考,但由于無法通過體檢被擋在了大學門外。當時村里缺乏教師資源,有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能到堂溝小學代課。任宗毓沒有推脫,便一口答應下來,1980年到現在,一直擔任著村里小學的教學任務。1982年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民辦教師任用證。1989年因外出治病,耽誤了民師轉正,一直是編外教師,月工資不到三百元。期間有人聘請他去經商,可他無法放棄山區的孩子們,就一直堅守到現在,在大山深處默默奉獻,教書育人。1999年,一家報紙發表了任宗毓的一篇文章《山村教師的心愿》。當時駐馬店的一個女孩看到后被他的事跡所感動,沖破重重阻力,從駐馬店來到趙村鎮,與任宗毓結為夫妻。當時任宗毓已經35歲了,而他的妻子卻比他小了整整15歲。有了妻子的支持,任宗毓在山區教室里堅守了三十多年,無怨無悔。
三十多年來,任宗毓多次受到上級黨委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獎勵。他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自強模范、優秀教師。2008年,他獲得“平頂山市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被河南省有關部門評為河南省十位最美鄉村教師。2015年5月,任宗毓的家庭被中共魯山縣委宣傳部、魯山縣文明辦、魯山縣婦女聯合會評為魯山縣最美家庭。
作為一個殘疾人,任宗毓有著超過常人的自尊自強精神。他用殘缺的身軀在山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為孩子們做著奉獻。在堂溝村小學堅守山區教育三十多年,一個人撐起了一座學校,寫下百萬字的教育日記。
愛心人士捐贈的圖書,是孩子們的閱讀資料
“堯山疊層巒,青翠深無邊。水從山上來,沙河清且漣。薪火一脈在,堅守數十年。高義感天地,大愛接力傳。”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博士在聽了任宗毓的事跡后即興賦詩一首,并激動的講到:“對任老師幾十年的堅守非常敬佩,對他的大愛非常感動”。
“請不要說我多情,其實我很孤單。只因任老師淳樸而善良的心,才掀起了我胸中的波瀾。”任姓文化研究會秘書長任華動情的在現場即興賦詩,來表達對任宗毓身殘志堅,堅守清貧,堅持山村教育三十多年的深深敬意,并代表任氏宗親對任老師的事跡表示敬佩和感動。任華說:“這次愛心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并且會一如既往的支持。”
“任老師的先進事跡不僅是任氏的驕傲,也是全社會教師的驕傲,要把任老師的精神多發揚,多傳播”;“任老師是任氏的驕傲,是好樣的”。任姓宗親及愛心人士紛紛表達了對任宗毓的尊敬之情,表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任宗毓的精神為激勵,不斷努力,共同創建山區孩子的美好明天。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孩子們的笑容就是他心中的陽光,伴他走過苦難,堅守至今。看到大家對他和山區孩子們的關心和幫扶,任宗毓感慨地說道:“我把大家的厚愛當作一種動力,繼續在這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為培養孩子們做出最大努力貢獻。在人生最苦難的時候沒有想到放棄,既然選擇了這條路,我就堅守下去”。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這幅擺在任宗毓屋內的座右銘就是對他甘于清貧,堅守山區教育的最好詮釋。
多年來,任宗毓的事跡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校舍得到了改善
這是學校唯一的娛樂設施
堯山無言,堅守大愛。任宗毓的奉獻是大愛無疆的蔓延,他的恬靜是知足常樂的心安,他的無怨是高風亮節的堅守。坐落在山間的學校,盤旋在山間的小路,掠過空中的飛鳥都見證著任宗毓堅守山區教育的艱辛和清苦。
伴隨任宗毓三十多年的鐵鐘,帶著滄桑和悠遠的回聲為孩子們敲響每天上下課的鈴聲。
一場秋雨濛濛,一陣秋風颯颯。雨后的青山映襯著綠水,千里清秋撫慰了艱辛而疲憊的心。任宗毓堅守著他的責任,他的理想。他堅守的也是山區孩子的明天,大山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