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記者在平頂山學院獲悉,由該院采用傳統樂器、為傳統詩歌名篇譜樂而成的“《詩經》雅樂專場”舞臺演出本已經完成,目前已進入樂曲創作階段。這是該院繼《古應風云》創演成功后,挖掘傳統“雅樂”打造的又一精品。
為傳承與創新華夏傳統音樂文明,平頂山學院經過近5年的努力,在對我國禮樂文化研究的基礎上,于2013年5月10日成功組建起雅樂團。雅樂團所用樂器為模仿葉縣出土的許公寧編鐘、編磬及建鼓、瑟、古琴、骨笛、塤等制成,參演者均為本校專業教師和學生。平頂山地域在西周時期屬古應國,雅樂團首先推出的《古應風云》包括五個篇章,其內容涵蓋了應民遷徙、應國建立、應侯祭祖等古應國大事件,再現了古應先民真實的生活畫面、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盛世應國的淳厚民風。2013年10月11日,平頂山學院雅樂團參加第五屆北京傳統音樂節,與中國音樂學院雅樂團、臺灣南華大學雅樂團、日本天理大學雅樂部等16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團體同臺,《古應風云》演出取得圓滿成功。今年10月,平頂山學院雅樂團參加第四屆我省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得器樂組一等獎。
秉承“禮樂相和”的精神,平頂山學院雅樂團重點創演具有中原古韻風格的宮廷雅樂。擬推出的《詩經》雅樂專場,選取《詩經》中《宛丘》、《簡兮》等與中原地區關聯甚大的7首詩來進行創作與展演。樂隊統籌、平頂山學院音樂系雅樂研究室主任王任亞表示,雅樂團將以扎實的學術研究為基礎,嘗試用美聲、民族、通俗等唱法和獨唱、對唱、合唱等不同形式來詮釋《詩經》雅樂的精神內涵,用獨舞、雙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來呈現《詩經》雅樂的藝術畫面,用朗誦與器樂相結合的獨特形式來營造《詩經》雅樂的視聽效果,力求演出既經得起歷史考證檢驗,又符合現代審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