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高戲亦稱“弦子戲”、“羊羔戲”、“秧歌戲”等,是河南省三門峽地區的一個民間戲曲品種,主要流傳于河南靈寶、陜縣及山西芮城一帶。形成于明末清初時期,光緒年間達到鼎盛,當地人稱之為“神戲”,廟會及祭祀活動皆以請唱揚高戲才“靈驗”。
揚高戲是由放羊人哼唱的山歌小調形成的,故有“羊羔戲” 之稱,它與眉戶戲有血緣關系,是古樹同根,花開兩枝。唱腔音樂為曲牌聯綴體,常用的曲牌有[崗調]、[五更調]、[銀鈕絲]、[小放牛調]等近四十種。揚高戲唱腔古樸,音調高昂,音樂伴奏弦繁鑼急,因而在整體上給人以高亢、激越的特點。2011年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