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希(533~590)南北朝時弘農(今河南靈寶境)人。其父承賓,為商、直、浙三州刺史,早喪。尚希齠齡而孤,11歲時,辭母受業長安。涿郡(今河北涿縣境)人。盧辯見而奇其才,遂送尚希入太學,尚希專精不倦,同輩皆推服。周太祖宇文泰置爵于神前祭先圣先師時,尚希年18,令講《孝經》,詞旨可觀,太祖奇之,擢為國子博士。仕明、武世,歷太學博士、太子宮尹、計部中大夫,賜爵高都縣侯、東京司憲中大夫。北周宣帝時,令安慰山東、河北,后曾領宗室兵3000人鎮守潼關。
隋文帝楊堅繼位,拜度支尚書,進爵為公。歲余,出為河南道行臺兵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尚希見天下州郡僚吏過多,上表諫其“存要去閑,并小為大,國度則不虧粟帛,選舉則易得賢才”。帝覽而嘉之,遂罷天下諸郡。尋拜瀛州刺史,除兵部尚書,旋轉禮部尚書,授上儀同。
尚希性情弘厚,兼以學業知曉,為朝廷所重。尚希有足疾,皇上謂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養病,屈公臥治之”。于是拜為蒲州刺史,任期間,甚有惠政,引瀵水,立堤防,開稻田數千頃,民蒙其利,政績卓著。開皇十年(590),卒于任所,謚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