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縣西南山,熊耳嶺下的湯河邊,有座又高又險的刀切崖。石崖上有個大洞,石崖下建了一座小廟。這洞叫蟒洞,這廟叫笑死和尚廟。
相當年,這石洞下邊有一條路。路雖不大,卻來往客商不斷,川流不息。因為上有懸崖,下有深潭,沒有別的路可走,過路人非走這里不可。
后來,不知什么時候,這洞里盤踞了一條大蟒,頭有簸箕大,身長十幾丈。人畜從洞下經過,它血口一張,就吸到肚里去了。時間越長,大蟒的胃口越大,幾乎天天吃人,直吃得路斷人稀,人心惶惶。
早有人把大蟒攔路吃人的事報告了縣官,縣官貼出了告示,訪查除蟒勇士。當然,也有人想去試試,可是到那兒一看,就泄氣了。蟒洞在十幾丈高的懸崖上,上不去,下不來,根本無法接近洞口,即使接近洞口,還不被大蟒吃了?用箭射吧,那么大的蟒,還怕你十箭八箭?況且他一驚動,縮進洞里,誰也拿它沒法。
告示貼了好長時間,沒人敢揭。半年過去了,一天,一個化齋的和尚路過這里,聽說大蟒為患,就去揭了告示。縣官聞聽,忙派人把和尚請來。縣官一見和尚,心里涼了半截。原來站在他面前的不是一位彪形大漢,卻是一個面黃肌瘦的小老頭。縣官問:“師傅,你有何本事能除大蟒?”和尚說:“問這個,除了就是。”縣官半信半疑說:“你若除了大蟒,我賞你白銀五百兩。”和尚笑笑:“貧僧只圖為一方百姓除害,金銀財寶分文不取。”縣官又問:“怎樣準備,盡管說吧!”和尚說:“一不要一兵一車,二不要一刀一槍,只需一頭毛驢兩袋火藥,十根火香。”縣官立即派人照辦。這一天,和尚趕著毛驢,朝大蟒盤踞的洞下走來。眼看快到了,和尚把燃著的火香,插到驢背上的火藥布袋口上,然后,照驢屁股猛抽幾鞭,毛驢連蹦帶跳地飛跑過去。那條大蟒,因為幾天沒有吃過東西,正餓得發慌。猛然聞聽驢叫聲,慌忙把頭伸出洞外,對準毛驢就吸。不一會兒,毛驢就被吸到蟒嘴里了。剛進肚里,只聽得“轟隆”一聲,火燃藥發,煙火彌漫,嘯聲震耳。煙火散后,大蟒黑溜溜地躺在溝底,再也不動彈了。
躲在附近觀看的和尚,一見大蟒被炸死了,不禁哈哈大笑,笑著笑著,笑沒氣了。
為害一方的大蟒,終于除掉了,人們又可以安穩走這條路了。為了紀念這位為民除害的和尚,大家就把他的尸體用缸扣住,還蓋了一個小廟,人們就把這廟叫笑死和尚廟。那個盤踞過大蟒的石洞就叫蟒洞,因為這洞被火藥熏過,至今還是黑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