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敬奉老君,傳說此技術是老君爐火煉丹傳下的。鐵匠是爐火作業(yè),工作艱苦,即是炎夏,也得經受爐火的薰烤。但鐵匠產品的利潤高,收益可觀,群眾說“開過藥鋪打過鐵,百行生意都不熱”,故鐵匠行業(yè),多為祖?zhèn)鳌hF匠的技巧,就是“火、錘、鉗、誶”四個字(淬俗叫蘸火)。
火即要掌握爐堂的火勢對鐵鏈燒煉的成色。如果火候到佳,則應立即將鐵錠攆出爐堂,放鐵砧上用錘迅速猛擊,一鼓作氣打至火退方休。這就叫“趁熱打鐵”。為了安全,操作人都圍有護腿布,防止火花燒傷。但因操作之故,噪音影響四鄰,故有“鐵匠不合鄰”之說。
錘錘有大小之分,錘面亦有正反之別。錘的正面廣平,為打平、打園、打光之用;錘的反面窄長,為開打之用(即由厚打薄,由窄打寬)。打鐵時,師傅掌小錘,徒弟掄大錘,小錘指揮大錘,大錘必須落在小錘的錘點上。小錘輕點則輕打,重點則重打,小錘滑錘(向前輕推)則停歇。小錘空點是翻鐵。
鉗掌鉗是個硬工夫。關系著產品的規(guī)格問題,如出料的方、圓、曲、直、扁、平、粗、細、規(guī)格的大小等,其工夫全在鉗子上。因此,掌鉗者多為師傅。
淬俗叫蘸火。即將打成的產品燒到一定程度,再投入涼水中冷卻。是產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未經淬火的工具,不算成品。特別是對于刃器的產品,如刀具、鐵鋤、鐵镢、鐵锨、鐵鑄等;淬火不當,影響產品質量。有經驗的鐵匠常在工具的淬火上贏得盛譽。
淬火的訣竅是“因鋼制宜”,對于弱性鋼材,淬火時的火色宜強。以增強其硬度;對于硬性鋼材,淬火時的火色宜弱,以降低其硬度。所以淬火這一技巧,是對鋼材硬弱性能起調節(jié)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