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學校門后,他就暗下決心要刻苦學習,希望畢業后有一番作為,早日走上工作崗位,報答含辛茹苦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
然而,禍從天降。2003年暑假的一天,將要讀大二的趙仁偉在自家房頂上幫父母曬豆子。烈日炎炎,他不時地用手擦拭著臉上的汗水。因為天熱,也或許因為站起太猛,他一頭從3米多高的房頂上栽了下來……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趙仁偉在昏迷10天后終于醒了過來。性命雖然保住了,但他除了頭能輕微左右擺動外,全身其他各部位知覺全無。
當他得知這輩子永遠也不能站起來時,趙仁偉說,他萬念俱灰。想到要告別理想的大學殿堂,想到要一生與床為伴,他不禁失聲慟哭起來。
趙仁偉說,意外發生后,對父母打擊很大,他在醫院的半年多時間里,巨額醫療費加上日夜操勞,讓父親的身體一下子垮了,原來的肺心病和氣管炎更加嚴重了。父親病倒后,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母親身上,母親除了要照顧他和父親,還要去地里干農活。每當看到母親那瘦小的身影,趙仁偉心里就特別難受。
父母的愛給了趙仁偉活下去的信心,而同學和朋友的愛則給予了他直面人生、笑對人生的勇氣。當他沉浸在絕望和痛苦中無力掙扎時,是他以前的同學和朋友來安慰他、開導他,他們拿張海迪的例子鼓勵他,正確對待人生挫折,不輕言放棄。
“既然活著,就要想法活出個樣來,不然咋對得起父母和好心人!”趙仁偉在母親的幫助下,開始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通過電腦了解外面的世界。打字、上網對正常人來說,不過是動動手指,而對全身高位截癱的趙仁偉來說卻異常艱難。為了方便他學習打字,父親在床兩側用兩根木棍和一塊活動的木板搭成一個簡易的支架,每次打字之前,他的父母先把一根筷子放到他嘴里,叫他咬住筷子,一下一下“搗擊”鍵盤。經過幾個月的反復練習,他終于可以熟練地打字、上網了。
學會打字后,原本愛好寫作的趙仁偉就用嘴叼著筷子、點著鍵盤開始了在文學征程上的長途跋涉。剛開始,他試著寫一些小文章投給報紙,可有時候投了好幾篇,一篇也用不了,趙仁偉就有些泄氣了。直到2007年4月1日,《西部晨風》發了一個他寫的話題《都是垃圾短信惹的禍》,雖然只有短短的四五百字,但仍然讓他高興了好多天。從此后,一發不可收,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先后在《羊城晚報》、《北京晚報》等30多家報刊發表文章80余篇,約10萬字。
趙仁偉平時上網除了和同學朋友聊聊天,交流寫作體會外,還在多家網站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趙仁偉的博客有一個動人的名字“愛是心里暖暖的”。他說,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幸福是一種心里暖暖的感覺。他在得到愛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去愛別人。一次,他在網上瀏覽《鄭州晚報》時,看到鄭州有一家單位為貧困戶捐衣服的消息,他主動與那家單位取得聯系,然后讓家人把自己的衣物捐贈給困難戶。
趙仁偉是個熱心腸的人,每年高考、中考結束后,很多人都來到他家讓他幫助查成績,不論誰來,趙仁偉都熱心幫忙,不厭其煩,還參謀著幫助孩子填報志愿。趙仁偉所在的澠池縣果園鄉杜寺村的群眾以種植辣椒為生,辣椒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近年來,辣椒價格波動很大,為讓群眾能賣個好價錢,他就在網上發布信息,為鄉親們牽線搭橋,聯系客商和經紀人到村里收購辣椒。
趙仁偉在大學學的是國際經濟和貿易專業,趙仁偉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個農產品經紀人,為鄉親們分憂解難。
趙仁偉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三門峽辦事處的張松濤主任等多次去他家里看望,并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義煤集團總醫院的領導也深深被趙仁偉這種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多次組織脊柱外科、神經內科等專家對趙仁偉的病情進行會診,指導治療。據悉,河南衛視《愛心在人間》欄目近期將播出趙仁偉的事跡。王曉峰 文/圖【原標題:河南“張海迪” 奏出命運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