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醫生不僅是治病救人,還必須有高尚的醫德,才能悟出高超的醫術,馬云飛說老院長王澍青的這段話影響他的一生。農村人看病,講得是少花錢,看好病,他要做一個有良心的醫生。所以一盒藥能拆開的,他盡量拆開,一種藥能治好的病他不開兩種,盡量為鄉親減少看病的費用。
韓川村衛生所也是馬云飛租賃的房子,但卻配備有血壓計、中醫理療等較齊全的醫療設備。
6.8元、8.1元……翻開桌上的處方單,最多的超不過30元。
馬云飛一個月的收入不過1000多元,其中還包括抽屜里累計了1萬多元的欠賬,全是村民付不起的藥費。
“先治病重要,這是醫生的責任。不過,村民只要一有錢就會立馬給我。”馬云飛淡定地說。
為病人欠賬對馬云飛來說也是常事。馬云飛時常會帶村里人到鄭州、三門峽等處去做檢查,墊錢自然是少不了的。
83歲的林貴榮老人,丈夫和女婿都去世了,61歲的女兒偏癱還得她來照顧。因為沒有錢,老人不好意思開口,馬云飛經常送藥過去。
村民說,類似的事情說不完。但對妻兒來說,馬云飛可是個“欠賬”大戶。
馬云飛的兒子今年7歲,在城里讀小學,一到周末就打電話問爸爸能不能回去,馬云飛總說能,但沒有一次能實現,因為他一走診所就得關門。馬云飛得到人們的尊重,也讓妻子宋麥峽開始理解他。每個月帶著兒子從40公里外的三門峽來看他一次,來回的車費就得28塊,而他給患者開的最大藥方,也不過這個數字。
尤其是對兒子的“愧疚”成了馬云飛的心結。有一次兒子為了見爸爸,自己坐車前去,馬云飛到車站去接他。但他害怕耽誤給病人看病,又害怕兒子一人出去玩危險,馬云飛干脆把孩子一個人鎖在家里,等回家才發現孩子燒得迷迷糊糊地在床上一直喊“爸爸”。兒子燒成了病毒性腦炎,病情剛穩定,馬云飛就坐車回到了衛生所,他心里更放不了他的病人。
衛生所白天是診所,晚上就是馬云飛的臥室,屋頂則成了他獨處的一片天地。得閑時,他會坐在樓頂上,看一輛又一輛的汽車從眼前飛馳而過,朝三門峽方向而去,他便開始掛念妻子兒子。馬云飛說,他現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幫幫媳婦。
固守清貧換來尊重
自強不息、醫德仁善,馬云飛獨臂撐起山村百姓的健康,奏響響徹山村的醫患情真之歌在當地傳為佳話,并在全省、全國產生積極影響,被媒體廣泛關注。
2010年,馬云飛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先后被授予“陜縣殘疾人致富帶頭人”“十五計劃陜縣殘疾人自強模范”“河南省優秀鄉村醫生”“陜縣十大杰出青年”等稱號。
2012年,由新華社發起的“中國網事·感動2012”第二季度網絡人物評選,中國網民通過數10萬張選票,將馬云飛選為傳遞社會正能量的“草根英雄”。
不久前,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公益活動“尋找最美鄉村醫生”聚焦馬云飛,《朝聞天下》欄目和科教頻道的《講述》欄目報道了他的動人故事……
日前,中央電視臺“最美鄉村醫生”評選活動啟動后,馬云飛參加評選并最終獲得“最美鄉村醫生·特別關注鄉村醫生”稱號。
1月5日,馬云飛作為到北京參加“最美鄉村醫生”頒獎典禮的18名代表之一,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接見。座談會上,李克強一一聽取了馬云飛等基層鄉村醫生的意見。
一片心、一段情,令人感動;一只手、一支筆,記錄美好。
“我雖然失去了右臂,但我從沒有失去追求完美生活的勇氣,我相信常人能夠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夠做到……”馬云飛這樣寫道。
夜深人靜時,馬云飛會把行醫的心得、經驗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寫成文字,發表在報紙和博客上,字里行間沒有張揚,也沒有高點擊率,這正如他博客的名字──“默的空間”,亦如他的人生──扎根大山深處,靜靜綻放一份別樣的美麗。作者: 紀雨童【原標題:“最美鄉村醫生”馬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