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株葡萄只是印在小小的名片上,我卻像看到了一個葡萄園,看到了滿園沉甸甸的負擔。它們熟透了,喧鬧在秋天的田野上等著別人去摘取。
梁楷,是我市青年畫家。當然,這幅葡萄畫也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梁楷永遠沒有最好的作品,他最好的作品到明天才能畫出來。梁楷的作品一旦被別人喜愛和認可,該作品在他的新作面前就貶值了。永遠追求藝術的梁楷,他的藝術過程就是永遠否定自己的作品,讓自己的作品在新作面前貶值。
但是,我和其他人一樣,對這幅葡萄畫情有獨鐘。欣賞者,去研究這幅作品的繪畫技巧,湊著腦袋去叫絕這幅葡萄的線條和著色,那就過于直白了,這是對創作者最大的傷害和褻瀆。
梁楷的畫,應該從哪里去欣賞?我認為,還需要認知他在創作過程中的心理歷程吧!
這幅作品里畫進了畫家的思想,畫家給這株葡萄賦予了生命和靈性。說白了,就是畫家把自己畫進去了。所以,這幅作品就叫《甜蜜蜜》。
甜蜜蜜,不是葡萄的味道,而是畫家的心情,是畫家淡泊名利之后的一種心理狀態。梁楷為藝術而遠離世俗交往,在失去工作之后,從酸苦的人生中找到的一種味道。這種甜蜜蜜的味道只有梁楷才能從中品嘗出來,因而他把這種味道畫進了葡萄里。這也是畫家的心路歷程。要知道,畫出這么成熟的一株假葡萄,要比在現實中培育一株真葡萄的過程要復雜得多,也難得多。從這幅作品里能看出梁楷的藝術創作過程。
如果把這黑紫紫的葡萄的著色一層層分離出來,再重新調制和搭配,你一定能調配出葉子的顏色、花的顏色、青果的顏色以及陽光的顏色。這一串串疊加著生命全過程的葡萄,也濃縮了梁楷對藝術的全部感悟。
看了這幅畫,我問梁楷:“知道這幅畫里還缺了什么?”他脫口而出:“缺了一片葉子。”我說:“為什么不畫上?”他笑而不答。
我震撼了!梁楷用血淋淋的畫筆,殘酷地蓋去了這株葡萄上的一片葉子。他有意地藏起自己的信念,從而以最大的缺憾把這株葡萄置于雪山之上,讓它同雪蓮一起孤獨而高傲。作者: 靜帝【原標題:梁楷的葡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