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虢國的姓、氏與族徽
2017/2/10 16:57: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三門峽虢國起源于西周建立之前周人的望族,與西周、春秋那些古老顯赫的家族一樣,有著反映其歷史文化特色的姓、氏和族徽。
姓,《說文解字》解釋說:“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之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因生以為姓,從女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姓字從女從生,表明同一個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后代。我國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姓是氏族的標記或氏族的稱號。由于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作為本氏族的標志和保護神,姓與氏族的圖騰又有著直接的聯系。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之后,姓也隨之成為父系氏族的稱號。文明社會確立之后,姓又由原來的氏族稱號轉變為同一個族源的標記。三門峽虢國始封君為周文王的弟弟,是王族中的重要成員和西周初年的望族,它的姓無疑就是姬姓。雖然西周、春秋強調男稱氏以別貴賤,女稱姓以別婚姻,三門峽虢國的男性貴族對外從不稱姓,可是標志著古老族源的姬姓則是不會混淆的。
“氏”字的本義《說文解字》已經解釋不清,但在西周、春秋的實際用法中最基本的含義是血緣親及其家族的稱號。《左傳》隱公八年說的“胙之土而命之氏”指的就是新家族從古老家族中分衍出來時,給這個新家族命名的稱號。如果說姓表明家族的起源的話,那么氏則是標志著一個現實的家族。由于族氏的命名與血緣親族、封邦建國有直接聯系,所以氏還是反映男性貴族身份地位的稱呼,即所謂的男稱氏以別貴賤。三門峽虢國的始封君的早在周文王時就領有他自己獨立的家族,其稱號“氏”為虢,有了封國之后又以氏為國名,稱其國為虢。虢族就是三門峽虢國最早的的公族,文獻和金文中所見的虢仲、虢季、虢叔、虢公,在表明三門峽虢國最早的族氏為虢的同時,又表明虢仲、虢季、虢叔等都是從老家族中分衍出來的新家族。當然,由于各個家族發展進程和人口的增減不一,有的家族人丁興旺,分衍出許多新的家族,而有的家族則銷聲匿跡。從現在掌握的金文來看,三門峽虢國還有臚金氏、宮氏、尹氏等家族。
西周、春秋顯赫的家族都有象征著本家族的特殊標志,后人稱其為族徽。郭沫若先生認為:族徽“也就是族名或者國名”,它與家族的稱號“氏”有密切關系。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本身的原始性,初期的族徽和文字并無本質的區別,族徽既是家族的形象標志,又是家族的稱號“氏”。如果這個家族領有封國,還可以作為封國的名稱。但是,族徽與氏的使用場合又不完全相同。族徽作為家族的標志,鑄制在青銅器上,運用于青銅銘文中,或者鑲綴在家族的旗幟上和家族成員的鎧甲上,它所突出的是形象。氏主要用于日常稱呼,需要能讀能寫。于是,隨著文字演進逐漸產生了便于書寫、有讀音、意思又和族徽原有含義一致的文字符號。由于文字演進的快,而族徽則刻意保持古老的形象,兩者長期沿著不同的走向演化,相互之間的差別也就越來越大,族徽隨著家族制度的變化而逐漸地弱化乃至消失,氏卻成為先秦時期男性貴族區別貴賤的標記,秦漢以后姓、氏和一。這也就是先秦歷史文獻中僅見到姓與、而不見族徽,金文中姓、氏、族徽并見,氏與族徽不易直接對照的原因。
根據氏和族徽發展的軌跡,三門峽虢國“虢”字不僅是它的族氏、國號,而且也是它族徽。由于虢字為罕用字,形成之后變化不大,所以它和族徽更加接近。關于“虢”的含義,《說文解字》說:“虢,虎所攫,畫明文也。從虎寽聲。”蔡運章先生認為:“虢字的本義當為奮力搏(或持械擊)虎的會意兼形聲字”如果《說文解字》和蔡運章先生的理解無誤的話,虢字原始含義應該是善于搏擊的猛虎,那么猛虎也就是三門峽虢國的族徽。
三門峽虢國的姬姓、虢氏和猛虎族徽,是深重的文化積淀,姬姓標志著古老的族源,虢氏和族徽象征著猛虎般的武勇。這種姓、氏與族徽作為一種文化已經深入到了三門峽虢國文化核心部分,體現到文化的各個方面,青銅器上形象逼真的虎紋和栩栩如生的玉雕老虎都透露出濃厚的猛虎情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三門峽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