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三門峽 >> 當代三門峽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三門峽

《河南人在北京》 王宏劍用畫筆向世界展示“河南”

2012/7/12 15:22:44 點擊數: 【字體:


    從“伸手摸秦磚”的厚重中原,到世界文化名城北京,生于豫西的王宏劍,以中原為舞臺,把河南人的精、氣、神,繪成一幅幅濃墨重彩的時代畫卷。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通訊員 于宙 楊永/文圖

  【人物檔案】

  王宏劍:知名畫家。1955年出生于河南靈寶,1981年畢業于河南大學。2004年調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國家人事部、中國文聯授予的“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獲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河南省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曾為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南省書畫院副院長。多幅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瑞士CSEND基金會、美國等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畫家眼中

  “令人震撼的中原”

  7月6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挑高達五米的畫室里,著灰白色短袖的王宏劍正在一幅尚未完成的油畫前凝神思索,他右手邊的桌上,散亂地放著各種顏料和油畫專用刮刀。

  這幅油畫要表現的是他的家鄉,靈寶函谷關。創作靈感的萌發源于不久前的一次采風。

  5月11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軒轅堂內,王宏劍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中國美協名譽主席靳尚誼等130余位我國當代著名畫家,與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共聚一堂。隨后,著名畫家分赴河南各地采風,攜手繪制中原大地最新最美的畫卷。

  幾天的中原之行,出生于靈寶的王宏劍發出了“中原經濟區令人震撼”的感嘆。在自己的家鄉洛陽(靈寶曾隸屬于洛陽地區),他主動獻計獻策,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誕生了很多在中國具有標志意義的文化事件和文化符號。洛陽抓住了這些東西,就抓住了中國文化的根本,同時也為自身定位和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原之行后,王宏劍拿起了畫筆,開始創作取材于靈寶函谷關的新油畫。“這幅畫的名稱現在還未定,但表現的是家鄉風貌、家鄉父老”。

  少年時

  體會秦磚漢瓦的厚重

  王宏劍是個農家子,出生于靈寶坡頭鄉(現為函谷關鎮)。

  談及對坡頭村的印象,王宏劍用“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描述家鄉的厚重歷史。

  他說,小時候和伙伴們玩耍時,經常會拾到帶有花紋的磚和瓦,長大后才明白,那是秦磚、漢瓦。

  小學五年級時,王宏劍隨工作調動的父母來到了古城開封。隨著眼界和知識的積累,他的藝術才華開始顯現。

  王宏劍說,在父母的影響下,自己從小就培養了各種愛好,繪畫只是自己業余愛好的一種,音樂、文學、書法自己都很喜歡,甚至數理化,自己都學得非常好。

  1976年,還在插隊的王宏劍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多元錢。這200多元錢是他創作連環畫小人書的稿酬。“連環畫表現的是英雄人物,當時的歷史背景,只能畫這些”。

  1977年,王宏劍又出了一本連環畫小人書,這次賺了1000多元錢。“當時的年輕人,一個月的最高工資是54元。一下子賺了別人兩年的工資!”

  兩本連環畫小人書的發行量有幾十萬冊,憑著小人書的出版,年輕的王宏劍在中國美術界嶄露頭角。

  1977年,“文革”后第一次高考,數理化成績很好的王宏劍在選專業時發了愁,工科是當時很多年輕人的選擇。前途也很光明,幾經猶豫,他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繪畫專業,考入開封師范學院(后更名為河南大學)。

  見證河南的精、氣、神

  1981年大學畢業后,王宏劍被分配到安陽師專教學。

  1984年,王宏劍的作品《奠基者》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當時河南一共獲得了兩塊銀獎。建國三十六周年大慶時,中央電視臺將《奠基者》同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一起,作為近年來的文藝成果進行了播展。

  《奠基者》表現的是人當苦力搬運大石圖。這幅作品從構思到創作,歷時5年。王宏劍說,搬運石頭的是河南普通的太行山農民,他熟悉他們的生活,對他們的負重勞作也深有感觸。

  知名藝術評論家曾仲魯認為,奠基者,所奠的就是中國文明的基礎。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說到底,全是建立在這汗流浹背的肩上。

  最初,這幅畫被命名為《巍巍太行》,后來幾經推敲,命名為“奠基者”。而縱觀王宏劍的作品,河南農民是其表現主體。為什么畫家對河南農民情有獨鐘?

  王宏劍說,自己出身農民,又在農村插隊4年,熟悉農民的生活,熟悉他們的精氣神,藝術應該源于生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哺育了包括王宏劍在內的億萬中原兒女。1996年,當時還在河南工作的王宏劍,開始構思作品《天下黃河》,直到2006年,他調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年后才完成。

  《天下黃河》畫的是一個相當平凡、但今日已不常見的場面:一艘木舟泊岸,用人力卸貨,七八名腳夫走到水邊,有推有拉把沉重的糧袋扛上背,一步一步地邁向畫外。

  王宏劍說,《天下黃河》是陜北黃河和中原黃河的綜合,里面的人物帶有中原人的典型特征。在寫實之外,又表現了他的使命感,詳解黃河仍然是中國文化的根源。

  對話王宏劍:城市發展就像作畫

  東方今報:油畫是舶來品,但您一直主張“油畫的民族化”,那么您在創作中如何貫徹民族化的原則?

  王宏劍:追隨西方傳統,不能不走務實道途。而中國的藝術創作講究天人和諧,追求大氣、神性。多年來我一直朝著一個目標去追求,那就是將中國傳統的審美精神和法則注入西方經典繪畫的寫實技巧之中,表現當代中國人最普通的生活,并力圖追求畫面的史詩性。

  東方今報:一段時期以來,包括油畫在內的一批天價藝術品頻現,普通收藏者該如何看待?藝術家本人又該如何看待?

  王宏劍:自古以來,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價值,都不是在歷史上的價值,但歷史價值一定會代表著市場價值。目前,藝術品的市場價值還是有著時代性,受時代左右的。

  未來藝術品的價格也許還會攀升。但很多藝術品就像股票一樣,入市有風險,藝術品的價格和本身的藝術價值沒有直接的關系。而創作者不能想錢,一旦想錢,一大批人就會走上粗制濫造的路子,難以維持純凈心態。

  藝術家一直保持個人純真的藝術追求,才能達到現在的高度。只有懂得什么是藝術,了解世界藝術史的人,才能具備進入市場的資格,不懂藝術玩收藏須謹慎。

  東方今報:從畫家的角度,您認為中原應該如何抓住被定位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歷史機遇?

  王宏劍:城市發展就像作畫,不能脫離自身實際,一座城市,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而非財富,是一個民族繁衍生息的動力。

  我到過中國的很多城市,發現了一個令人憂慮的現象,城市越來越像歐美,千城一面,都是高樓和廣場。承載民族文化歷史記憶的古代建筑、近代建筑正在逐漸消失。

  我感覺傳統中國城市不必追隨所謂“潮流”。要立足傳統,自信地發展城市特色文化,便可引導潮流。

  ■ 點評

  在京河南人王宏劍的成功之路表明,“伸手摸秦磚、抬腳踢漢瓦”的厚重中原是藝術創作的溫床,勤勞、樸實的中原父老是藝術創作的原動力。王宏劍的精氣神、億萬中原兒女的精氣神,奠定了中國文明。

  點評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高保群(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 王宏劍用畫筆向世界展示“河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2-07-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