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月餅因產于睢縣東關胡家而得名。創始于清中朝,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 歷史,據傳:康熙皇帝南巡路過睢州要吃當地上等風味,睢州知州命人送上胡家月餅。康熙皇帝看到制餅大師心靈手巧地把優美傳說嫦娥奔月作為藝術圖案刻在餅上(大者尺余,小則只兩寸許)大喜,吃后贊不絕口。胡家月餅傳到胡廣聚先生已是六世。每世傳人都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月餅的制作方法不斷改進。形成了獨特的制作工藝。制作以重油、糖聞名、面四、餡六、又稱“四、六”月餅。主要成份精粉、香油、白糖、青紅絲、玫瑰、芝麻、花生冰糖、桔子、核桃仁等三十多種原料和調料。經精細加工而成月餅。其特點是外殼表面豐滿光潤,吃著細膩香甜,久放不變味。胡家月餅分白餅和紅餅兩種。紅月餅皮酥不膩,餡久放不沾;白月餅層層皮裹,像棉花團一親友柔軟、綿軟可口。據說老人吃了滿臉笑,小孩吃了喜眉梢,學生吃了考滿分,可謂是饋贈親友佳肴。年年很多人因爭購胡家月餅吵嘴,甚至為幾個月餅大動干戈。方圓百里以能吃到胡家月餅為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