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商丘市西南的火神臺旁邊住有一戶人家,女兒名叫槐花。幼時因為家貧,自然無錢供其讀書。因此,早早懂事的她在五六歲時就央求家人為她買了幾只小羊羔。每天清晨,小槐花就趕著羊群到火神臺旁放牧,日頭西沉時才回來。興許是火神的佑護,火神臺前、燧皇陵周圍水肥草旺,為小槐花的羊群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飼料。加上勤快的小槐花在羊吃草的時候,總是拿起鐮刀割草,回家的時候背上一大捆,晾干了以備冬天時喂羊,使小羊一年四季有充足的草料。幾年下來,不僅槐花的羊群由原來的幾只變成了幾十只,勤勞的小槐花也出落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俊俏姑娘。長期風吹日曬的她皮膚雖說稍有點黑,但透出的卻是青春與健康的色彩,忽靈靈的兩只大眼睛會說話,似閃耀著光芒,紅潤似蘋果的小臉上,一對酒窩時隱時現,銀鈴般的笑聲能傳出一華里多遠。因此,在她十二三歲時,提親的人就踏破了門檻。可每當父母向槐花提及此事時,槐花總是含羞地一笑轉身跑開。其實父母還不知道,在小槐花的心里,始終裝著一個人,那就是她的小黑哥。
黑子家住鄰村,由于家境貧寒,年幼的他只得以給財主家放牛為生。在火神臺前,在燧皇陵旁,放牛的黑子與放羊的槐花幾年前就認識了,閑暇時二人常在一起玩耍,遇到風雨時,黑子總是幫槐花攏羊群。兩小無猜的他們,自幼就建立了濃厚的感情。雖說沒有談及婚嫁之事,但彼此心里都已經有了對方。
隨著槐花羊群的壯大,她家里的光景也有了好轉。蓋了新瓦房,置了田地,成了方圓數十里的富裕戶,家境變遷的同時,槐花父母的心思也有了變化。按照當地的風俗,愛財的父親告訴來提親的媒婆:沒有100貫錢作為彩禮,就不要娶我的女兒。一來二去,槐花的婚事耽誤了好幾年。年已19的槐花眼看著要錯過談婚論嫁的年齡,心里自然十分著急。只得在火神臺前的槐樹下與黑子會面商量此事。無奈黑子家別說100貫,就連1貫也拿不出來,急得二人只有在槐樹下落淚。
鄰村有個土財主正愁不能為自己病秧子似的兒子說房媳婦,趕忙拿100貫錢到槐花家說媒,還送來了幾身好衣服。槐花的父母自然十分歡喜,趕忙應下了這門親事。
槐花得知此事后,苦苦哀求,多次抗爭,但面對多年的封建傳統(tǒng),根本無濟于事。眼看著婚期將至,槐花決心以自己最后的力量來抗爭這害人的傳統(tǒng),去爭取美好的愛情。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心愛的人之后,黑子毅然同意了槐花的想法,并決心陪槐花一同作這最后的抗爭。就在槐花要出嫁的前一天晚上,情侶兩人相約來到火神臺旁的槐樹邊,在互訴衷情之后,雙雙殉情于槐樹之下。
也許是因為兩人愛的至深的緣故,也許是兩人殉情于此的緣故。第二天,當人們發(fā)現兩人的時候,那棵普通的槐樹樹干變直了,樹葉變得更綠了,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槐”。它所結出的槐米雖說很苦,但卻有藥用。它好像要提醒人們,爭取愛情猶如一副苦藥,獲得愛情將是無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