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
2013/11/4 17:00: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典源: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
成語釋義:原意是墨子捍衛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果實,原為褒義詞,不過由于歷史原因,變為了貶義詞
墨子名翟,戰國時宋國(今商丘市)人(一說魯國人),是宋國大夫。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代表人物。他反對恃強欺弱的戰爭,呼吁平等互愛。他做過木匠,造過車輛和守城器械,技術精良,和當時著名的巧匠魯班齊名。他聽說楚國要侵略宋國,一氣走了十天十夜,趕到楚國,勸阻楚國不要攻打宋國,說宋國已作好充分的防守準備,即使用楚國特地設計的攻城設備也無濟于事。并讓魯班代表攻方,墨子代表守方,當場作了攻防演習。結果攻方難以突破,楚王打消了攻宋的念頭,從而使宋國避免了一場戰爭災難。這就是有名的“墨子救宋”的故事。因為墨子善守,后來就把牢守、固守稱為“墨守”。但是以后這個“守”一般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舊,變成了貶義詞。“墨守成規”,形容頑固地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成規”就是陳舊的現成的辦法。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