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丘流傳著的民間舞蹈,實際上是由遠古時期部落聚會、祭祀儀式沿襲下來的一些“肢體語言”,如今這些民間舞蹈已不僅僅是人們的娛樂形式,而更具有“文化活化石”的價值。商丘從古至今沿襲下來的民間舞蹈有三十多種,如龍燈、高蹺、舞獅、旱船、竹馬、火老虎、二鬼摔跤、老背少、花鼓舞、蹦傘、頂燈、獨桿轎、頂塔、抬花轎、撲蝶舞、肘歌、串果園、鬼會、鋦缸舞、小車舞、拉驢、挑花籃、秧歌舞、霸王鞭、挑經舞、大頭和尚戲翠翠等等,極具地方色彩。高蹺、竹馬、旱船、火老虎、龍燈舞、拉驢等形體動作夸張大氣、妙趣橫生。小車舞、鋦缸舞、挑花籃等優雅風趣,有說有唱,詼諧幽默。鬼會、大頭和尚戲翠翠等寄托人們的強烈愛憎,表演中揉進不少武術和雜技藝術,多人同時作舞又各有獨特造型。挑經舞歷史傳說色彩濃郁,情節誘人。鬼會又叫“大班舞”,其中人物皆為鬼魂,思想寓意深刻,深受群眾歡迎。小車舞以活報劇的形式鞭撻丑惡,濃厚的民間情趣令人捧腹。鋦缸舞以當地民間生活為題材,有渾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讓人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