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是我國各民族共有的一種傳統樂器,利用它來作為舞蹈的道具是許多民族的習俗。以花鼓為主角形成的花鼓舞在許多地方盛行。
梁園區慶豐花鼓舞起源于清朝嘉慶年間。當時梁園區李莊鄉侯莊村人周鳳潛,幼年家境貧寒,為謀生計,投靠到山東曹縣楊雙廟村楊氏花鼓團學習花鼓舞,回鄉后自立門戶,成立花鼓舞團,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演出時一般由兩名演員翻著跟頭開場,在兩名翎子手的指揮串演下,他們或沿街或圍場,在大鼓、篩鑼、大鑼、小鑼、大镲等鑼鼓樂的伴奏下,翎子手通過轉、甩、送、引等舞蹈動作,指揮彩娃進行縱橫交錯的隊形變換和圓場、小跳、劈叉、倒立行走、翻、滾、撲、跌等技巧動作,相繼指揮完成《娃娃山》《頂花》《蝎子爬墻》《彩婆挖笊籬》《打花鼓》《蓮花盛開》《獅子滾繡球》《仙女過橋》《老漢送女》《麒麟送子》《老漢推車》等20多個舞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