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自謙
2016/5/19 11:42:4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郭自謙(1874-1933) 綽號“活濟公”。評書藝人。永城縣侯嶺鄉高樓村高大莊人。民國十五年(1926),他七歲的兒子突患“尿沙病”,十分危險。醫生勸他去南宿州(今安徽省宿縣)外國人開辦的西醫醫院動手術。鄰居、朋友給他兌了些盤費。到了南宿州,被診斷為“尿結石”,必須開刀。他拿不起錢。那位外國大夫用流利的中國話問他:“你在家里做什么事?”他說:“我是說書藝人。”大夫就讓他用說書掙錢來繳費。連續演說《濟公傳》多天。幾個外國大夫每天下午必到書場聽書。由于他說評書的技藝精湛,幾個外國大夫常常豎拇指大加稱贊。兒子出院時,醫院還為他減了不少藥費。民國十六年(1927)秋,一個當兵的突然來到郭家說:“長官叫你到糾察隊去一趟。”他提心吊膽地趕到隊部,那隊長客氣地說:“請郭先生來,沒有別的事,想請你給弟兄們說場書聽聽,請放心,書資照付。”他這才放心。在糾察隊說了兩天《五虎大狼山》。臨走時,給他四塊銀元。糾察隊聽書給錢,在當時的永城縣實乃首例。同年冬,永城縣東關的朱振卿欲拜其為師。他看朱與自己年齡相近,又學藝心切,遂領朱在師父的墓前焚香叩頭,算是“代師收徒”,稱朱為師弟。次年,永城縣南關的劉錫三托一區區長劉子正(現年八十六歲)說合,他收了第一個徒弟。他出生在貧苦農家,八歲在私塾學堂讀書,后因生活困頓而輟學,隨其父在農閑時賣醋或做小生意。 十五歲經人介紹到縣城一家當鋪做飯,有暇時,愛看武俠小說。十六歲拜拔貢張文鼎的父親(大鼓藝人)為師,開始學藝。由于他天賦較高,又有一定的文墨基礎,在師父精心傳授下,勤學苦練,長進甚快。不到三年時間,便能在大集鎮上單獨設場說書。他年輕氣盛,口齒暢利,說評書下力,受到聽眾的歡迎與好評。收錢時,書友主動往場子里撂錢,還給他敬煙遞茶。二十歲時,曾到夏邑縣、碭山縣、宿縣、亳州、徐州等地獻藝,名望日高。其主要書目有《濟公傳》、《包公案》、《施公案》、《七俠五義》等。他一生為人正派,待人誠厚。藝人到他家中,熱情款待,如需演唱,主動讓出場地,離開時若有困難,慷慨解囊,資助路費,所以深受同行們敬重。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月病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