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貴(1879-1940) 外號李大麻子。墜子藝人。民權縣龍塘鎮康堂村人。幼年時家境清貧,浪跡睢州、開封一帶。常在開封相國寺書場聽書。十幾歲時投師(其師不詳)學唱道情。出師后,在相國寺設場演出。他的演唱注重人物的逼真描繪和心態的細膩刻畫,吐字清晰,字正腔圓,板穩口死,百遍不差一字。每演唱一次,都能給聽眾以新穎感。清宣統二年(1910)前后,已頗有名氣。民國九年(1920)左右改唱墜子。先后收了龍虎寺的王治魁(綽號王瞎圈)、城關鎮柳園的蔣治良、野崗鄉芒崗的夏治科和睢縣的黃廷然等徒弟。民權縣南的大多數和縣北的一部分墜子演員,都是李明貴的傳人。演唱的主要曲(書)目為《皮祆記》(又名《王金豆借糧》)、《對繡鞋》、《黃文學找父》、《張廷秀私訪》、《何文秀私訪》、《大紅袍》、《響馬傳》等。其中以《皮襖記》最為得心應口,人們百聽不厭。聽眾中流傳著一句諺語:“李明貴的皮祆,一輩子不掉毛。”民國二十四年(1935)后,李明貴的演出收入情況頗好,開始吸毒,四肢漸次萎縮,身體健康遭損,于民國二十九年(1940)冬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