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已經85歲高齡的李廷芳介紹,清末民初,12歲的他拜豫東著名泥塑大師曹繼先之子曹廣仁為師,學習泥塑藝術。新中國成立后,他把手藝傳給了兒子李秀山。李秀山在繼承傳統泥塑技法的同時大膽創新,吸收了國畫及西洋畫的藝術營養,使作品更具有張力,更加逼真。柘城泥人李泥塑作品比例之精確,骨骼之有力,形態之逼真,傳神之微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他創作的婚喪嫁娶民俗系列、柴米油鹽生活系列及中國古代人物系列泥塑,都達到了較高水平,受到國內名家的極高評價,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市級大獎。2007年,泥人李泥塑藝術被省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5年8月,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呂濟民教授親臨柘城進行專題調研,并欣然題詞“奇技藝高”。
目前,李廷芳仍在創作泥塑作品,李秀山和兒子李國柱、李亞偉及女兒、兒媳、孫子等也都能進行泥塑創作。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的李亞偉,曾拜著名雕塑大師、清華大學教授李向群為師,學習現代雕塑,并與泥人李泥塑藝術相互融合、借鑒,把泥人李泥塑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2008年9月,在市、縣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柘城縣秀山泥人李發展研究中心,并奠基興建秀山泥塑藝術館。已在昨日落成的藝術館主體共3層,建筑面積750平方米。院內有燒窯,一層是工作間,三層是一個150多平方米的大展覽廳,里面展出了李廷芳、李秀山及李亞偉兄妹的泥塑精品300多件,包括曾獲得國家大獎并獲得國家專利的泥塑作品《搏》,榮獲第四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的作品《炎黃二帝結盟》,反映民俗生活小型泥塑系列及《走娘家》、《背娘趕集》等。據李亞偉介紹,這是目前國內首家個人泥塑專業藝術館。
李秀山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把藝術館內的泥塑作品等比例做成大型銅質雕塑在院內展覽,有場景、有情節,把藝術館做成集制作、展覽、研討為一體的雕塑園,真正把泥塑藝術發揚光大。”(郭躍旗 傅青)【原標題:我國首座個人泥塑藝術館在柘城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