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祥記自學生時代就酷愛書法,打下了寫毛筆字的底子。 1981年,他認識了我市著名書法家武世棟,學到了不少東西。1986年,他專門去河南書法函授學院進修學習,在省內多位書法名家的指點下,“算入了書法的門”。自2004年退休以來,沈祥記接觸了商丘及省內外的不少書畫界的老師和朋友,不斷從他們身上學習書法技藝。他現為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
沈祥記的楷書端莊雄偉、清健遒勁、筆力挺拔;其行草先宗“二王”、后承“佑任”,蒼渾豪放、跌宕不羈、典雅矯健;其小篆承先秦(李斯)遺風、延唐(李陽冰)清(鄧石如)古韻,筆畫勻稱、結構嚴謹、遒勁莊重;其舒體字形飄灑圓秀、彎弓盤馬、沉雄峭拔。
沈祥記認為鉆研書法主要靠一個“勤”字。多年來,他每天堅持練字,臨顏楷、工行草、研篆書、修舒體。沈祥記用篆體所書的《千字文》作品,揚揚數千字,秀麗端莊。他的《波羅蜜經》、《愛蓮說》等作品,嚴謹細密、氣象萬千,足見功夫。他師法多家,自成一體。多年來,無論是顏真卿的顏體,還是張旭、懷素、黃庭堅、于右任等書法名家的字和帖,他都認真研習過。特別是何紹基、舒同、魯迅等這些“舒體字”,他都能臨摹的惟妙惟肖。沈祥記謙恭溫良、德藝雙馨,書法之余,對篆刻等藝術亦有專攻。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國粹,上千年來無數文人雅士為之癡迷,當前國內外廣大書法愛好者更掀起學習和收藏書法的熱潮。古時候,中國人凡能識文斷字,都能舞文弄墨。但現在,毛筆書法似乎在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寫中國字不再是種常態了。沈祥記說,他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上學的學生們,都能掌握書法、熱愛書法。如何初學書法?沈祥記說,從自己喜愛書體開始,楷體可以,隸書、行書也行,多臨帖、讀帖,只要堅持寫,多下功夫,一定會有收獲。文/圖 本報記者 白鵬【原標題:沈祥記:謙謙君子風 悠悠翰墨情】